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1-2题。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2 期中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1-2题。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是如何突出节令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瘦”是全篇的词眼,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写于重阳节,初秋天气,白昼还很长,夜里天气已变凉,西风吹卷着窗帘,菊花怒放。作者正是抓住气温变化大、西风吹来、菊花盛开等现象突出秋天节令特点。(意对即可)
2、这首词情景交融,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和环境显得十分协调,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所以一个“瘦”字是全词的词眼。(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1-2题。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鱼游春水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①,望断清波无双鲤②。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注:①“孤雁”出自《汉书 苏武传》,汉使诈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有苏武捎来的帛书。②“双鲤”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孤雁”“双鲤”都代指书信。
(1)参照注释,再从词中的“应怪归迟”、“梅妆泪洗”等词句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的艺术手法作一个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并借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相应问题。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相应问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1.联系全诗大意,分析首句中“北雁”一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末句用典,巧妙地运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试分析此处用典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