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6 模拟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三点即可)
2.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问题。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完成下面问题。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2)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精卫》一诗题咏精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深刻寓意?试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种寓意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