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太患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太患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佰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恺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修姱:修沽而美好,实指美行美德。
B.怨灵修之浩荡兮——灵修:神仙,指代君王,具体指楚怀王。
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众多女子,指楚王身边受宠幸的众多女子。
D.何方圜之能周兮——方圜:方枘和圆凿。
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既余以蕙纕兮
B.余不为此态也/尤而攘诟
C.亦余心之所兮/谣诼谓余以
E.竟容以为度/何方圜之能
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开头两句外,从自述遭贬黜写起。“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自己面对遭贬黜的巨大打击,决不放弃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
B.文章揭示了遭贬黜的诸多原因,由此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激愤,也可以看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清醒与冷静。
C.表达了自己于失意与困窘中,宁死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要发扬前圣所推崇的“伏清白以死直”的献身精神。
D.作者想象丰富,善用比喻,他以“蕙”“苣”比喻美行美德,以“鸷鸟”比喻自己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般,以“方圜”比喻自己不会与不同道者相安。
4.将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节选部分的内容来看,屈原认为自己被贬黜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D
4.(1)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
  (2)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
  这两句话抒发了作者遭贬黜后宁死不改变志向、不放弃人格、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情感。
5.有,四个方面的原因:①君王“不察”;②众女“谣诼”;③世风“工巧”“追曲”;④自己“不忍为此态”(或“不愿同流合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太患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皇览揆余初度兮——初度:_______________
(2)秋兰以为佩——纫:_______________
(3)日月忽其不兮——淹:_______________
(4)不壮而弃秽兮——抚: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比喻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纫秋兰以为佩——秋兰:比喻内在的美好品质
B.余若将不及兮——汩:比喻时光流逝得快
C.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比喻一马当先的人
D.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喻君主,一说是自喻
3.从作者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与楚王有什么关系?作者表述这些意在传达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我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乙:……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新妇起严妆(仔细地梳妆打扮) 腰若流纨素(洁白的绸子)
B.六合正相应(合适) 良吉三十日(“良辰吉日”的省称)
C.交语速装束(穿好衣服、化好妆) 络绎如浮云(接连不断)
D.婀娜随风转(形容轻轻飘动的样子)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2.下列与“好自相扶将”中“相”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相见常日稀
B.不得便相许
C.儿已薄禄相
D.叶叶相交通
3.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仲卿与兰芝分别时,竭力安慰,反复叮嘱,“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表明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
B.刘兰芝用蒲苇自喻,向丈夫表示坚贞的爱情,并希望丈夫像磐石一样,永不转移。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表明刘兰芝清醒地预料到日后的道路艰难。
D.从这两段可看出焦、刘二人感情深笃,决心以死来向封建专制家长提出抗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仔细阅读上面的诗歌,说说诗歌首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采用独白的形式,塑造了一个新婚女子的形象。请你简要分析一下诗歌中新妇的感情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相比较,两首诗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性格是否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说出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文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你认为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境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陶渊明是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而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赞成哪种说法呢?请说说你的理由。(也可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研究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