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两首词都以“梅”为歌咏对象,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大不相同。请结合作品,探究其思想情感的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陆游《咏梅》抒发的情感是,在受到排挤与打击之下的孤独愁苦和对美好品格的坚守。“黄昏”“更著风和雨”“群芳妒”,写环境的恶劣,诗人受到的排挤和打击;“寂寞开无主”,显报国无门;“独自愁”,显孤独愁苦;“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其对美好品格的坚守。***的《咏梅》抒发的情感是,面对巨大的困难,充满大无畏的精神、必胜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显困难巨大,环境恶劣;“犹有花枝俏”,显大无畏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显示必胜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核心考点
试题【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回答文后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
B. “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一晌”,片时片刻。
C. “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
D. 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2.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
B. 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
C. 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
D.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