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答案
1.B
2.B
核心考点
试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刘禹锡的《始闻秋风》,回答后面的问题。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首联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秋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人说诗歌标题为《始闻秋风》,而这两句诗离题了,你的看法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此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惨遭失败,有感于此,遂作此诗。
(1)首联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王维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
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比较辨析这两首诗:从色调上看 ___________;从手法上看,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 题。采   桑   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下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