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①这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3分)
[前问1分,后问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3分)[前问1分,后析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该诗描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海上风雨图,此诗是一首描写海滨雨前自然景色的作品。诗人选择了“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与气势,描绘出海滨自然界特有时刻的壮美情态;并披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
首句写西楼前面的景色,从视觉角度直接截取了风云变幻的高潮的顷刻:乌云低垂,水天一色,只见海浪拍岸,宛如骏马驰骋,去而复回,呈现出一种动与力的壮美。
  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忽然北风卷过,挟带“数声”震耳欲聋的雷响,平添了赫然的声势,壮美之情益显。“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十足显示了狂飙的威力。在这场威武雄壮的戏剧中,“北风”是个“最佳配角”。风是雨的使者,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雷雨之前这个自然特征加以渲染,令人赞叹。
(2)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读者的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①这首】;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⑵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