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试分析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表达效果。
(2)你认为这首词的情韵怎样?请结合词作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这两句是对离情的描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2)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远。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 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①王勃《山中》大概作于诗人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②荆溪:本名长水、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1)两首诗诗题相同,但格调意境迥乎不同,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王维诗中尾句"空""湿"二字虽看似矛盾,但别有韵味,你认为韵味何在呢?请简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⑴作者为什么能"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凭伊问讯"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⑵"边声悄,炊烟少"反映了怎样的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3)"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4)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其小说《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5)我国明代剧作家         著有“临川四梦”,被后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诗经》
(2)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逍遥游》)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