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清江曲苏 庠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蘋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清江曲
苏 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水鸟名。  ②白蘋:水中浮草。
8.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5分)
答:                                                                  
9.有人认为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了诗人一天所见的景色,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常年生活的缩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答案
8. (5分)刻画出一个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的形象。如:前四句写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山水林泉兴趣盎然,清雅不俗。后四句抒发了视名利如浮云、放浪山水的情怀和潇洒不群的意趣。(概括形象特征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9. (6分)
观点一:一天的景色。诗歌的一、二句描写了双飞的属玉,同浴的鸳鸯,满水的池塘,浓密的菰蒲;三、四句描写了沾满水草的船桨,秋风中如霜的芦花。这些秋天的景物完全可以在一天中同时出现的,它们一起,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新的意境,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快乐、闲适。
观点二:常年生活的缩影。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秋天河塘及其周围的景色,这些景色不是在一天中同时出现,而是诗人为营造清新优美意境,选取不同时间的景物加以浓缩而成的,从而更能表现抒情主人公对快乐、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观点明确、表达准确2分,分析景物、情感及二者关系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清江曲苏 庠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蘋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乐府诗,回答后面问题。(7分)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1)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官军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分)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水芝:荷花异名。流霞:本为神话中的仙酒,这里指美酒。
这首词使用叠字多而且好,前人周密曾赞曰“妙手无痕”。请结合全词分析其艺术效果。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_。(2分)
(2)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品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3分+5分)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请你仔细品读涵泳诗境,说说作者在这一阕中透漏了自己的何种情感并作出具体说明。(3分)
答:                                                                         
                                                                                
(2)作者下阕提笔便叠用典故来借以表达人生的失落、闲愁,那么这样的写作最终又是通过哪个语句和上阕有机地关联起来的呢?(1分)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他借此词抒发了哪些忧愁和感慨呢?(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