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小题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小题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小题1: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1分);颔联写“灯火”“星河”(1分),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1分)。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1分)。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1分);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1分);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1分);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古诗文中有一种构思技巧叫“一字立骨”,其实大部分诗歌和文章都有一个核心。分析这类问题时,学生只要把诗句、词句中和这个字相关的信息分析出来就可以了。比如示例二中的分析,就是四联分别和“望”有着怎么样的关系。条分缕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难度一般,读懂的基础上,分析出相关内容的信息,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就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小题1: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前两句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每题3分,共6分)
双桅船
1979年8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小题1:对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B.“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一句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C.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诗人主张为了理想可以暂时舍弃爱情。
D.全诗的目的在于描写一只靠岸的双桅船,同时表现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小题2:对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B.“岸”象征着女性渴望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的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织在一起。
C.“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而在它们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
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小题1:本诗一、二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小题1:诗中的核心意象“土地”象征了什么?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请指出第二节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第二节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 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小题2: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