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 望①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小题1: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3分)
小题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每点1分)
小题2:①“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后来又写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战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小题2:试题分析: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在成都西,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南浦,南郊外水滨。清江,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 望①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①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①酒病,醉酒如病。
小题1: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说“‘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景中有人”,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2:“尝怜古图画”中的“怜”字该怎样理解,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李花》
南宋•朱淑真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①深紫与轻红。
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碟与蜂。
注释:①饶:让,认输
小题1: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简析诗中梨花“形”的特点和“神”的内涵。(4分)
小题2:诗人通过李花寄托了怎样的感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白  梅
王冕(元代)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诗歌中塑造的“白梅”形象具备什么特点?(2分)
小题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种手法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②,   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     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     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     辜负一鱼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②岑参三十岁才举进士,被任命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小题1: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为了防止曹操陷害,刘备行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之后,指称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B.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嚎叫道:“给水喝!”他叫了三遍,人们扔向他的却是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破瓦罐和石头。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卡西莫多送水解渴。所有民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连声叫好。
C.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各选一匾题一诗。宝玉独占四首,宝玉作了三首,宝钗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便帮他作了,让宝玉抄袭,元妃看了喜之不尽,因此把“浣葛山庄”名改为“蘅芜苑”。
D.鲁肃再次前往索荆州又不成。周瑜大怒,想借取西川而夺荆州,被孔明识破。周瑜非但夺不到荆州,还遭蜀军四路围***,气得大叫一声,旧疮复发,坠于马下。又被诸葛亮来信点明不能去取西川的原因,于是周瑜口吐鲜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E、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如何担了虚名,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二人交换了贴身穿的小袄。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