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①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注】①折:弯曲。②景:影。
小题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句“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小题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的喜爱。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均可,要言之成理。明确手法1分,结合诗句准确2分,作用效果作者感情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作答。由“人意静”、“寒雾生”可体会出作者喜欢幽静的氛围;“临水、“稍见初日开”“遥山”等可体现出作者喜欢游玩山水,亲近自然;“学野凫”、“逐清景”“安得”等,体现出诗人向往自由的思想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从表现手法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可结合着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如“动有声”,为动静结合的写法;以“折苇”对“遥山”之对比,可知运用了远景和近景结合的写法;“动声”“无影”属于听觉和视觉结合的写法。诗人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景物的幽静,用来表达自己对宁静、淡雅的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答题时,内容、作用、效果都要涉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①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游 月 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小题1: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                                                                 
小题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1,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2晚3, 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       ③晚,指晚秋。
小题1: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小题2: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 次 鄂 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小题1: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 (4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诗经· 蒹葭》,完成题
蒹葭
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⑧。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⑨。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⑩。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éi,水边;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⑧涘:sì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小题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从内容的角度,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诗中男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诗歌题(10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理由是什么?
小题2:诗的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