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小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小题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小题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品读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进,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可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愁”体现了诗人不被重用的郁闷,忧国忧民的情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小题1:简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6分)
小题2: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小题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
小题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 步                          野 步
周密(宋)                    赵翼(清)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小题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5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题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2分)
小题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