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寄 黄 几 复① 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想得读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寄 黄 几 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 
小题1: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参考一:① 意象密集(意象并列)的手法,巧用六个意象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1分)② 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不用动词,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6个意象,写出了十年前两人相会于良辰美景的欢乐和十年来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的凄苦。(3分)③有限的字数构成了丰富的画面,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韵味。(1分)
参考二:
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②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3分)③“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小题2:① 赞扬了黄几复的廉洁能干,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2分)②“持家四立壁”,作为一县之长,家中却徒立四堵墙壁,表现他清正廉洁。“不蕲三折肱”喻指他善“治国”。可惜这样一个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到白头的能干人却只能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听猿猴攀藤的哀鸣,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边远地区作一个小县令。(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谈到语言风格,山谷诗最善用典。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为全诗点睛之笔,在当时就很有名。“江湖”语出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则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身处“江湖”而听“夜雨”,使人倍感萧索。前句写诗人与黄几复昔日的游宴之乐,在桃李春风的美好时节里与好友诗酒文章;后句写一别十年,各自宦迹江湖。“桃李”、“春风” 、“一杯酒”三个意象色彩明丽,节奏轻快,形成了一种知己相聚、意气风发的情状;“江湖”、“夜雨”、“十年灯”三个意象则显得比较暗淡、悲伤。这一系列的意象所形成的今昔对比,又造就了一种不胜感慨的凄苦意境。“夜雨”二字不仅指自然界之风雨,也暗指在官场中所遇到的挫折与艰难。因此,以“乐”景衬“哀”情,把辗转江湖的苦闷与对朋友的期盼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小题2:
试题分析: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对仗工整,别出新意。《史记 ·司马相如传》称相如“家居徒四壁立”黄庭坚把“四壁立”改为“四立壁”,好与下句的“三折肱”对得上,这样一改使这句诗强调了“壁”字,朋友作为一个县的长官,而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是何等的清正廉洁。这也正反映了黄庭坚在诗歌语言运用上的巧妙灵活。“三折肱” 用《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事,意思是一个人折了三次臂膀,就会成为治疗折肱的良医,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果经历的世故多,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就能够洞察事物从而取得成功。山谷却反其意,“不蕲” 就是不希望的意思,是说黄几复有经时济世的才能,不须多时就已经有了良好的政绩。陈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云:“三四为此老最合时宜语,五六则狂奴故态矣”, 虽“狂奴故态”,但出语不凡,既是对黄几复政绩的赞扬,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尾联诗人想象黄几复远在四会的官宦生活。“想得读书头已白,” 在诗人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把酒畅谈理想前途的青年朋友,如今已白发苍苍,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学不倦!这是夸赞黄几复是真正的读书之人。“隔溪猿哭瘴溪藤”指那些偏远荒无人烟之地,形容黄几复住所环境之荒凉,一个“哭”字把黄几复所处的凄凉之境活现在读者面前;凄凉氛围的描绘,也蕴涵了诗人对好友处境的不平之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寄 黄 几 复① 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想得读书】;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緑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与刘备在此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小题1: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6分)
                                                                                       
                                                                                 
小题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两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4分)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①上孤烟②。
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墟里:村落;②孤烟:炊烟。③接舆:人名,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这里借指裴迪。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诗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小题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对臧克家的《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