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晚 (宋)左纬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小题1:这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晚 (宋)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小题1:这首诗中的                   体现出了晚春景物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

小题1:依依垂柳、落花、低飞的燕(写出两个即可)
小题2:间接抒情。春尽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日之终结,晚春的斜晖笼盖住倚杖的老人,形象地感叹来日无多,具体表现出寂寥哀伤。以景收尾,含蓄地表现情思,余味无尽。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诗题目是“春晚”,选取了依依的杨柳、飘落的花和低飞的燕这三种景物来体现晚春的特点,“柳依依”自然不是枝头新绿,而是长条低拂;花不是正在绽放,而是已经凋零;燕不是新燕而是低飞的,这些正是晚春特有的。
小题2:
试题分析:一般认为,这类题目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角度分析,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尾联“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表现的是诗人晚年的孤寂之情和对美好时光将逝的伤感之情。最后一句用景语作结,以晚霞中诗人倚杖的形象,寄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之情,情景交融,言已尽,意无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晚 (宋)左纬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小题1:这首】;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注:本诗创作于1968年。
小题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当时环境的险恶,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孩子的笔体写下”,他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月”“疏桐”“漏断”极写了作者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         
小题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                ,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小题1: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4分)
小题2: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8分)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小题1:两首诗歌选择了               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                   的自然景象。(4分) 
小题2:两首诗都是战争题材的诗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杨诗中“寸心明白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王诗中“白骨乱蓬蒿”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曲①
张仲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此诗写闺中妇人夜思远方的丈夫的情形。②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小题1: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
小题2:赏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的妙处。(2分)
小题3: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