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采桑女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②,官家二月...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采桑女
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蚕丝。
【注】①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②里胥:里中小官吏。
小题1:“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两句描摹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采桑女为何“手挽长条泪如雨”?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春风吹拂,幼蚕初生,细小如蚁;桑芽萌生,嫩绿可爱,状如青鸦嘴。
小题2:
天气寒冷,采桑女虽然辛苦劳作,但无法让嫩芽变成桑叶,也无法让幼蚕吐丝结茧,而官府却催她二月交新丝。所以她愁绪满怀,泪如雨下。(2分)诗人借采桑女的形象,一方面控诉了官府残酷盘剥百姓的罪恶,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勤劳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写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 。“青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点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
小题2:
试题分析: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采桑女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②,官家二月】;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题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理?(4分)
答:                                                                       
小题2: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共6分)
甲: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①               ,②            。 ③               
              ; ⑤              , ⑥           
乙: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⑤山不厌高,        。(《短歌行》)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晚次西陵馆
高 启
匹马倦嘶风,萧萧逐转蓬。
地经兵乱后,岁尽客愁中。
晚渡回潮急,寒山旧驿空。
可怜今夜月,相照宿江东。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重要诗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小题1:诗歌哪些地方呼应题目中的“次”字,请选择两处加以说明。(3分)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小题1:本词通过三个层次,委婉细腻地抒写对“春”的情感。请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三个层次,然后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词的情感。(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杜宇”、“黄昏”、“潇潇雨”这三个意象在抒情上所起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小题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
小题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