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小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答案

小题1:猿声
小题2:(1)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2)第一首以“哪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意象。中国诗歌很多特定的意象有固定的象征意,如松、梅、菊、兰,鸿雁、布谷等。这些特定的意象要记住。李端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啼猿更觉心愁。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首借景抒情比较明显,“日落”“众山昏”“暮雨”“猿声”都是忧愁的意象。第二首借典故写愁有难度,一是学生不知道典故的来源,二是“以理写愁”过于空洞,学生不好理解。本人更倾向于第二首诗是一首说理诗,而非抒情诗。本诗阐释了一个道理,所有的忧愁是由自身的原因引起的,自己的忧愁情绪又会影响到自己到外物的感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询《秋声赋》》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_______。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小题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为刎颈之交。(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农人告余以春及,                    。或命巾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其二)》)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学》)
(2)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6)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