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夕次盱眙县①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②。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①盱眙(xū yí):今属江苏,地处淮水南岸。②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
小题1:作者在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紧扣“夕”字写景的?(4分)
小题2: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小题1:颔联“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1分)颈联“山郭暗” 写夜色降临之景;(1分)“芦洲白”体现夜色降临;(1分)“人归” 意为随着夜色降临,在外的人们回家;(1分)“雁下”意为夜色降临,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1分)(答到一点1分,五点答到四点,即可得4分)
小题2:作者漂泊异乡(1分);孤独寂寞(1分);夜忆秦关(1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得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眼见人们回家尽享家的温馨以解一天的疲惫,鸟儿们也有温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无限酸楚顿上心头,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味。此处精选意象,运用色彩明暗对比渲染了凄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降临,心忆秦关,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令情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夕次盱眙县①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②。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注】】;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6分)
(1)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3)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4)       。憔悴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李清照《声声慢》)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①陈亮(1143-1194)浙江永康人,南宋义士,哲学家、词人。其人才气超逸,好谈古今用兵,关心国家大事,正逢南宋偏安初期,则竟其一生呼吁北伐,终不得重用,在意料之外高中状元之时却命陨黄泉。②闹花:形容百花盛开。③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④斗草:古代一种游戏。⑤罗绶:罗带。
小题1: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本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请结合全词分析。(5分)
小题2:阅读全词,分析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维扬怀古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第一句,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小题1: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曲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 ___,不亦远乎?                  (《论语》)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小题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