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名句名篇默写 >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回答问题:1.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回答问题:
1.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套子”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性格,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对社会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专制意识形态对民众的种种压迫的缩影。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意对即可)
2.①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已有的各种“套子”。
  ②人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理性地思考和判断,要敢于质疑,破除盲从、奴性意识,改变落后陈旧的思维模式。
  ③人离不开“套子”,人不受“套子”的约束也不行,如果大家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无序,不可收拾。因此,必要的、合理的“套子”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回答问题:1.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察你对名句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孔雀东南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回答问题:
1.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中作者的确成功地描写了风雪,但同时,作者在文中还精心写了“火”,写火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悼词,从内容上看,也是篇议论文。
B.感情深沉、含蓄,是这篇悼词的显著特色之一。
C.本文以抒情为主,与叙述、议论完美结合。
D.本文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的一篇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课文《游褒禅山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文《游褒禅山记》第三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发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陈述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