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名句名篇默写 > 阅读《陈情表》,回答下面问题: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陈情表》,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篇文章是在晋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辞而不就的情况下写的。“忠”“孝”是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作者在忠君、孝亲二者之间暂不能兼顾的矛盾中上表请求“矜悯”,因此,他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做文章,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同时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打动了晋武帝,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誉。
  在写作文章时,作者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 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但写作此文时,作者压抑了前两种感情,而对后一种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意对即可)
2.作者当时的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出任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养祖母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陈述少小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同情。第二段作者写新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新朝的合法性,让阴谋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新朝的疑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寻找借口,同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陈情表》,回答下面问题: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察你对名句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咬文嚼字》,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前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这三个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第3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明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提到第一个事例是引入文章论题,直至第3段才提出中心论点,论题和论点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说“木叶”》,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5段是课文的中心段,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谈中国诗》,回答下面问题:
1.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作为生物的社会》,回答下面问题: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如何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