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                            ...
题目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来源:广西自治区期中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答案
(1) 译: 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
(2)译: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珠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贤士(优秀人才)。
(3)  译:我进入 函谷关, 财物丝毫不敢有所沾染,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将军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核心考点
试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                            】;主要考察你对理解、分析文言句段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相与笑之曰:/鄙:卑鄙
B.或采橡实、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存储
C.不自荷而雇人之/荷:担,挑
D.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C.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甲文: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文: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责子玉,子玉自***            让:谦让
C.且子玉犹在,可喜乎        庸:怎么
D.乃令使谓秦穆公曰            间: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 ② 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①将取之                          ②必得郑君而甘心
C.①子玉败而归,              ②行李往来
D.①夜缒出                          ②胜楚君犹忧
(3)下列跟例句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A.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B. 择善而从之
C.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D. 毕礼而归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注】①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②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③扳(pān)留:挽留。扳,通“攀”。④增重:增荣。⑤尸祝:古代掌管祭祀的人。此处活用为动词,祭祀。浮图:指寺院。老子之宫:指道观。⑥惓惓(quánquán):同“拳拳”,诚挚,这里指思念不忘。⑦韩魏公:即韩琦。北宋名相,曾在黄州居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郡治所,分境而/治:管理
B.而君亦不于其民/忍:舍得
C.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便宜
D.亦其殃而有辱也/被:遭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尚有西子遗迹/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B.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君吴之山川/寡人之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D.去黄州四十余年思之不忘/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B.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I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C.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D.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关忠节公家传
鲁一同
  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氏,山阳人也。道光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
  明年,夷事萌芽。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
  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而英吉利趸船适至,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
  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艐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
  长庆既去,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轸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选自《通甫类稿》,有删节)
  【注】①律劳卑:英国贵族,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理。②大帅:这里指钦差大臣琦善。③铍(pī):长矛。这里泛指刀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淞营参将/署:担任
B.已而夷大艐至/奄:突然
C.大呼督士卒/厉:激励
D.卒公所立处/诣:到、往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关天培忠勇的一组是(    )
①拘夷目,锢其船              
②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③血淋漓,衣甲尽湿             
④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
⑤铍交于胸                     
⑥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次为国建立功勋的关天培在临危受命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后,从多方面加强海防并整顿军务,使广东成为东南地区防御外侮的重地。
B.钦差大臣林则徐主持禁烟期间,在关天培的积极配合下查获并焚烧了英国运来的烟土,而关天培在朝廷论功行赏时也因此受到褒奖。
C.面对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炮台而炮台守备力量薄弱、寡不敌众的危局,关天培派人请求援兵的同时,亲临靖远炮台,昼夜督战。
D.作者满怀景仰,生动描绘了著名爱国将领关天培在虎门保卫战中浴血***敌、壮烈殉国的悲壮情景,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公得之,宥弗***,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为讥,而在己为有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