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0 期中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2、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马之千里者
3、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迈苏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C、余下齐安的船,要去临汝,并且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
D、余下的船从临安出发,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4、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
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答案
1、C
2、B
3、A
4、D
核心考点
试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看
C、而人之所至焉——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名:说明情况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一句,联系前文,根据“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论述有遗漏的词句吗?如有,试完整地补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诸府,破城***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 “ 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 ” 皆曰: “ 诺。 ” 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壕,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敌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其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首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语:“ 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之耳。” 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 (《明史·陶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新会丞——荫:私下,暗地。
B、甲兵——缮:修补,整治。
C、羽书至——狎:交替,轮番。
D、敌可乘——审:审查,弄明。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鲁“多智计,谋定后战”的举措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 不早备且陷 ② 乃筑堡砦 ③ 建郭掘壕 ④ 为亭其中
⑤ 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 ⑥ 潜师出城 ⑦ 化之为先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嘉,少节操——植:培养
B.或劝之武——业:从事,以……为业
C.久其言——味:体味
D.遂得其子——爵:爵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A.①上不见嘉月余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①钜合侯,忠可谓尽矣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之,欲有所言——间:离间
B.从吏相国召按之——幸:希望
C.惠帝参曰——让:责备
D.然百姓秦之酷后——离:犹“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至何死——而彼奚适也
B.即召为丞相史——寻蒙国恩,臣冼马
C.吏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道不行,已知之矣
D.与淮阴侯俱——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③吏舍日饮歌呼
④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教战守策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田猎以讲武——致:召集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之——乘:趁着,趁(机)
C.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渐渐
D.役民之盗者——司:掌管、负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在于知安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觉今是昨非
B.此其患不见今——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C.教之进退坐作之方——生物之息相吹也
D.庶人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②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⑥战者,必然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