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4 期中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欲有所言——间:离间
B.从吏相国召按之——幸:希望
C.惠帝参曰——让:责备
D.然百姓秦之酷后——离:犹“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何死——而彼奚适也
B.即召为丞相史——寻蒙国恩,臣冼马
C.吏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道不行,已知之矣
D.与淮阴侯俱——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③吏舍日饮歌呼
④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1.A
2.C
3.D
4.C
教战守策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田猎以讲武——致:召集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之——乘:趁着,趁(机)
C.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渐渐
D.役民之盗者——司:掌管、负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在于知安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觉今是昨非
B.此其患不见今——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C.教之进退坐作之方——生物之息相吹也
D.庶人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②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⑥战者,必然之势也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辟阳侯欲平原君——知:结交
B、往凡五百金——税:赠送
C、大臣多辟阳侯行——害:害怕
D、急,不敢见君——狱:案件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列侯贵人辟阳侯故  ②资政殿学士行
B、①使人欲见平原君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力也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罪也
D、①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也。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人褊衷,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书中情意甚——殷:深切
B.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不才——语:教导
C.他日来,幸阻我也——亡:不要
D.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间:从小路,取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则不才益将何报焉——曝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B.即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夜则以兵围寓舍
C.长者谓仆能乎——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天之先生者甚厚——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可以看出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触。
B.文中描写了作为“客”的小官僚。作者写了他的两次干谒和拜谒后的情态,从不同角度透视了他的灵魂,寥寥数语就将“干谒者”的媚相、狂相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C.作者刻画的另一形象便是作为权势代表的“相公”,将“权者”贪污纳贿、骄横虚伪、卖官鬻爵的傲相、伪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D.作者最后写了自己与“权门”、“长吏”的相孚,展示刚正不阿、不向权势豪门低头的骨气,与那些专事干谒求进的官僚形成鲜明对照。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出 揖 门  者 曰 官 人 幸 顾 我 他 日 来 幸 亡 阻 我 也 门 者 答 揖 大 喜 奔 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请根据上述文字提炼出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