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其后贼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9 月考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后汉书?刘平传》) 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与贼——期:一定的时间期限
B.贼乃兵止——敛:收起 
C.白刃伏萌身上——冒:顶着,冒着
D.狱无囚——系:关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仲贼所***——秋以期
B.平狄将军庞萌反彭城——亦自缢庭树
C.常闻烈士,今见之——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
D.平倾其创血饮之——尔来车,以我贿迁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平扶待其母,奔走逃难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 扶清萌丧,至其本县。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平 朝 出 求 食 逢 饿 贼 将 烹 之 平 叩 头 曰 今 旦 为 老 母 求 菜 老 母 待 旷 为 命 愿 得 先 归 食 母 毕 还  就 死
(2)把文中加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C
5.(1)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
  (2)①凭着我们现有的力量,不能同时使两个孩子活过来,刘仲不能因为这样而没有后代。
    ②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就同情他放走了他。
核心考点
试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其后贼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兒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博学善文——属:写作
B、不事上宫——私:个人的
C、或之共至酒坐——要:同“邀”,邀请
D、家务悉之儿仆——委:交给
2、以下句子,分别表明陶潜“不慕荣利”及“性嗜酒”的一组是[     ]
A、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②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B、①常著文章自娱 ②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C、①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②造饮必尽,期要必醉
D、①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②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这说明陶潜出身于官宦之家。
B、从陶潜所作的《大柳先生传》的自况来看,他虽爱读书,但是读书不很深入,这也导致他的官位不高。
C、陶潜的最大爱好就是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不能总有酒喝,他的亲朋故旧有时就置酒招呼他去喝,他去就一定要把酒喝完,并且目的是喝醉。
D、陶潜为人耿直自爱,“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就是很好的体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日数千言——属,隶属
B.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胜利
C.欲以唐事召入翰林——故事,旧例
D.适足以之也——累,劳累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欧阳修才识兼茂,荐之秘阁——将有作,则思知止安人
B.闻者始哗不厌,久信服。——今其智反不能及
C.然后取用之——一夫作难七庙隳
D.与修注如何——橐驼非能使木寿孳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二)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仆所以留者——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B、***人如不能。——举:列举
C、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D、为大王不取也——窃:谦副词,私下里
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意思,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待吾客俱——则斗卮酒
太子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3、下列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柏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中太子及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文段(一)中先是“变徵之声”,后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的高潮。
C、文段(二)中樊哙与刘邦的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侧重于斥责项羽“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D、文段(一)中的荆轲和文段(二)中的樊哙都是有勇有谋之人,但荆轲表现得有些急躁,而樊哙表现得更为勇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屡,妻辟 ,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已频顣曰:‘恶用是鶃鶃者为哉?’他日,其母***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注释] ①匡章:齐国人。②陈仲子:齐国人,世称陈种、田仲,又称於陵仲子。《淮南子·汜论训》说他“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③於陵:齐国地名,在今山东邹平县境。④伯夷:见《公孙丑上》第二章注。这里以伯夷代表廉洁的人。⑤盗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姓展,名跖,因住在鲁国柳下,故又称柳下跖;“盗”是对他的诬称。这里以盗跖代表恶人。⑥盖:齐国地名,是陈戴的食邑。
(1)写出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陈仲子岂不廉士哉。(  )
 ②虽然,仲子能廉?(  )
 ③亦盗跖之所筑与?(  )
 ④兄离母,处于於陵。(  )
(2)下面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然今卒困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辟兄离母,处於陵。
B.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巨擘焉。——以兄之禄不义之禄而不食也。
C.何伤哉——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D.是尚为能充其类也?——得志行中国,若合符节。
(3)对下列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居於陵”这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陈仲子”和介词“于”。
B.“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这是个假设句,“则”放在表结果的分句中,译为“那么”。
C.“仲子,齐之世家也”这是个判断句,也作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句。
D.“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个假设句,“以”相当于“而”表假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①彻:通“撤”。②不请所与:朱熹《集注》云:“曾元不请所与,虽有言无,其意将以复进于亲,不欲其与人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说:“事奉谁最重要?事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自己的节操。
B.“必请所与”指的是曾子奉养曾皙,每餐的酒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请示要把剩下的酒肉给谁。
C.本章孟子通过对比来阐述侍奉父母的两种做法
D.孟子对失节而能事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孟子对“事亲”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