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后职屡改迁,至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景佑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赐入朝不趋。
  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
  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元俨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 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赢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节选自《宋史·元俨传》,有删减)
  [注]①燔(fán):焚烧。②冲年:幼年。③沉晦:隐而不露。④翊妒善:宋朝官名,掌管侍从讲授。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坐:因为
B.荆州、扬州牧——行:巡行
C.颇善二王书,飞白——工:擅长
D.元俨自以尊望重——属:地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晨夕盥洁焚香祷——樊哙侧其盾
B.恐太后所忌——慎勿妇死
C.帝不欲拒之,听入半——则或咎欲出者
D.陈、楚地尤甚——臣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每次拜见皇上,元俨都痛心地提及自己的过失,皇上十分怜惜他。
B.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元俨额头宽阔,双颊饱满,面容威严刚毅,看上去不可冒犯。
C.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正值陕西用兵,皇上拿出每年五十万的公用钱来资助边关军用。
D.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皇上面露忧容,亲自到元俨的卧室里,亲手为他调制药剂。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俨年少时很聪明,深受太宗喜爱。太宗不想让元俨过早出宫任职,约定在他年满二十岁时再外出就任。
B.元俨历经宋朝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官职连续升迁,到宋仁宗景佑二年,被委以荆南、淮南节度大使的重任。
C.元俨事母至孝。母亲德妃每次患病,元俨都亲自侍奉吃药,早晚盥洗焚香祷告,为母病担忧连饭都吃不下。
D.元俨忠心为国,病危之时都不愿花费国家的钱财,对皇上赏赐的五千两白金坚辞不受,令皇上感慨不已。
5.文言文中说元俨“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意思是说他闭门谢客,故意装疯乱语,不再参与朝政。对这种做法,有人鄙夷,认为他圆滑世故;有人赞赏,认为他懂得韬光养晦;还有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C
4.B
5.示例:我赞赏元俨这种做法,这是一种人生智慧,仁宗幼年即位,根基未稳,太后临朝听政,元俨位高望重,功高盖主,深恐被猜忌,遭到伤害,于是装疯卖傻,不预朝政,与其锋芒毕露,徒做无谓牺牲,不如韬光养晦,保全自己,为日后关键时刻报效国家积蓄力量。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为了躲避庞涓的迫害,假装疯癫,隐藏才能。瞒过庞涓,最终率领齐军打败他。孙膑懂得韬光养晦,最终取得成功。所以,面对复杂时局,如果像元俨一样,韬光养晦,该出手时再出手,这样才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
  示例二:我鄙夷元俨这种圆滑处世的做法。仁宗幼年即位,太后临朝听政,正值朝政多各之秋,作为国家重臣理应挺身而出,竭尽才智为朝廷出力,而元俨为了保全自己,装疯乱语,不预朝政,实在有辱大臣的身份,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唐朝初年,百废特兴,魏征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随时触怒皇上的危险,直方进谏,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尽到了一个大臣应尽的职责,深受人们的景仰。作为国家栋梁,元俨就应该像魏征一样敢于直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才智。(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权贵有嫌出位——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B.放纵诗酒——今其智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今是溪独见辱愚  
D.刘宾客齐名——无乃仆私心剌谬乎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改错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再迁吏科左给事中。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主事赵世德考察贬官,廷议征杨应龙,兵部举世德知兵,绍驳止之,又劾文选郎杨守峻,守峻自引去。饶州通判沈榜贬官,夤缘税监潘相得留,绍极言非法。山西税使张忠以夏县知县韩薰忤己,奏调之僻地,绍又争之,帝怒,斥为民。以沈一贯救,诏镌一秩,出之外。给事中李应策、御史李炳等争之,帝益怒,并薰斥为民,而夺应策等俸。绍家居二十年。光宗即位,起太常少卿。
  天启四年,历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宗室居仪封者为盗窟,绍列上其状,废徙高墙。临漳民耕地漳滨,得玉玺,龙纽龟形,方四寸,厚三寸,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献绍。绍闻之于朝,略言:“秦玺不足征久矣。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故先驰奏闻,候命进止。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陛下尊贤爱士,野无留良。尚有一代名贤,如邹元标、冯从吾、王纪、周嘉谟、盛以弘、孙慎行、钟羽正、余懋衡、曹于汴等皆忧国奉公,自首魁艾。其他词林台谏一锢不起者,并皇国祯祥,盛朝珍宝。臣不能汲致明廷,徒献符贡瑞,臣窃羞之。愿陛下惟贤是宝。在朝之忠直,勿事虚拘;在野之老成,亟图登进。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魏忠贤方斥逐耆硕,见之不悦。后忠贤势益张,绍遂引疾归。
  崇祯六年,荐起工部右侍郎。越二年,以年老,四疏乞休去。卒,赠本部尚书。(选自《明史》)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汝宁推官——除:被授予,被任命
B.御史许闻造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讦:揭发
C.绍之于朝——闻:听说
D.又不私秘人间——合:应当
2.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说明程绍敢于直言的一项是(     )
①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②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
③饶州通判沈榜贬官,夤缘税监潘相得留,绍极言非法④绍家居二十年。光宗即位,起太常少卿
⑤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⑥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绍为人刚正不阿,曾因敢于直言而被贬为民。因沈一贯相救,诏令降一级官位品级,出京外任。
B.临漳百姓在漳水滨耕地,捡得玉玺,龙纽龟形,四寸见方,厚三寸,献给程绍。
C.程绍想派官员恭敬地将玉玺进献到朝廷,又担心被别人私吞,因此写了一封奏疏。
D.程绍在奏疏中希望皇帝只以贤才为珍宝,而不必计较小小的秦玺的真伪。
4.翻译下列句子。
(1)山西税使张忠以夏县知县韩薰忤己,奏调之僻地,绍又争之,帝怒,斥为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故先驰奏闻,候命进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 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耐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B.言之——趣:通“促”,赶快
C.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D.褒表忠——节:节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诏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③对不屈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杼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建安四年,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於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藩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近焉。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明帝即位,进牟乡侯,邑七百户,赐予爵一人关内侯。褚薨,谥曰壮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注]耔斗:盛水和滔的盆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令中男女,聚治石如杆斗者置四隅——壁:墙壁
B.褚飞石掷之,所皆摧碎——值:赶上
C.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伺:窥察
D.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推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表现许褚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①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 ②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
③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④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⑤他色变,褚觉之,即击***他等 ⑥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
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褚曾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共同抵御汝南葛陂的军队。最后精疲力尽,箭矢用尽,粮食也不多了,许褚假意与敌人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敌人把牛牵走后,牛又都自己跑了回来。
B.建安四年,许褚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趁许褚休假时谋***曹操,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人阴谋败露被***。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
C.建安十六年许褚跟随曹操到渔关讨伐马超、韩遂。在由潼关向北渡河时,许褚让军队先过河,而自己与虎士百余人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步兵万多人来攻击曹操时,曹操的军队已全部过了河。
D.有一次曹仁由荆州来朝拜见曹操,在曹操还未出来接见时,曹仁在大殿外看见许褚,就邀请他坐下谈话。虽然曹仁与曹操关系亲近且正受到重用,但许褚认为自己是内臣,当众交谈即可,不愿和他私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景平,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蜂起。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乐为之用。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己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连结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高叹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彼数子者,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注]①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悉达抚绥五郡——抚绥:安抚平定
B.乃连于齐连——结:联合
C.曰:“来何也?”——迟:晚
D.悉达麾下数千人——勒:约束
2.下列句子中,表现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
①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②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③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
④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⑤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⑥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侯景叛乱时,以孝道而闻名乡里的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致力于耕田,储积谷物,安抚灾民,被他救济而存活的人很多。
B.在梁末动荡之际,王琳想沿江而下,利用地势之便,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但受鲁悉达势力所阻。事实上鲁悉达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的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受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始终保持中立,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任侠仗义,颇好诗书,又能礼待贤士,并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名,后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