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8 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食已复探,轻若启椟。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噉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漫应之。自念叔名贤,何得武弟子?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肃客入,深启三四关,忽见女子往来,知为私廨,屏足立。将军又揖之。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撩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酒阑,群姬列侍。将军入室,请衽何趾,乃去。
  查醉起迟,将军已于寝门三问矣。查不自安,辞欲返,将军投辖下钥,锢闭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数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查以将军家政,故未深叩。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喝。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出藏镪数万,亦两置之。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异史氏曰:“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而将军之报,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注释:①糗糒:干粮。②廨:官吏办事的地方。③请衽何趾:语出《礼记·曲礼》注:“设卧”。④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用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惊异,惊骇
B、查以其,劝投行伍——健:健壮,强壮
C、将军趋出,诸大门之外——逆:背叛,悖逆
D、婢仆姓名已——稽:核查,查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吴六一“将军之报”的一组是(     )
①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
②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
③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
④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
⑤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伊璜与吴六一的相遇颇富传奇色彩,查伊璜因在野寺中见一乞丐力大无比,却靠行乞为生,便鼓励其从军立功,并写信推荐,同时以金钱相赠。
B、十年后,查伊璜侄子到福建任职,吴六一将军前去拜谒,并热情邀请查伊璜与其会面,适逢查伊璜赴闽,但却对吴六一将军茫然不觉。
C、查伊璜对吴六一颇感惊异,便登门拜访吴六一则恭迎门外,延请至内堂,并大礼参拜,令其错愕不已,此时查伊璜方知事情原委。
D、吴六一知恩图报,将其家产一半分给查伊璜,并亲自命人将其送于查家后查璜牵扯修史案中,因吴六一全力维护,方得以免除刑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A
4、(1)查伊璜命令几个人抠住古钟的耳环,用力掀开却纹丝不动,众人更加惊异。
  (2)这样的胸襟,就不该在乡间老死,所以这两位贤人的相遇,也不是偶然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②揖:拱手行礼,这里引申为“观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大王之雄风耳——独:仅仅
B.而人有遇不之变——遇:遇到
C.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穷尽
D.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者——胜:经得起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且长寿者几人欤?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文章有删节)
  注释:①零甃(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②冶华:美丽繁华③鼯狖(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礼曹,客有者曰——过:路过。
B.视,玻璃五色具——审:仔细地。
C.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求书者——贽:见面礼,礼物
D.尝于此友人宋翔凤侧艳诗——和:写和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1—4题。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
  会诸路转运司置纠察刑狱官,以福建路命亮,覆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久之,出知饶州。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州有铸钱监,匠多而铜锡不给,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岁增铸缗钱十万。
  真宗即位,上书言:“陛下初政,军赏宜速,而所在不时给,请遣使分督之。故事,以亲王尹开封,地尊势重,嫌隙易生,愿鉴其繇,以示保全亲爱之道。契丹仍岁南侵,河朔萧然,请修好以息边民。”帝善其言,以亮为可用。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贼平,主将邀功,诛***不已,亮全活千余人。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亮曰:"愚民胁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帝悟,悉宥之。加直史馆,复遣还部。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闾患,人共谋***之。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为民去害,而坐以死罪,非法意也。"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①。”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其家。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
  亮有智略,敏于政事,然其所至无廉称。吕夷简少时,从其父蒙亨为县福州,亮见而奇之,妻以女。妻刘恚曰:"嫁女当与县令儿邪?"亮曰:"非尔所知也。"田况、宋庠及其弟祁为童子时,亮皆厚遇之,曰:"是后必大显。"世以亮为知人。亮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谥曰忠肃,人不以为是也。(选自《宋史·马亮传》)
  注释①赒:救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百之一二——特:只,仅
B.为民去害,坐以死罪——而:但是
C.岁旱民饥——属:恰逢
D.盐户课——逋:拖欠的税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马亮“有智略”的一组是(     )
①覆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
②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
③以亲王尹开封,地尊势重,嫌隙易生
④河朔萧然,请修好以息边民
⑤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
⑥质其妻子于富室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饶州豪强白氏,就是因为抓住官吏的短处,所以更加傲慢强横,为患乡里,饶州知州马亮揭发他的罪状,将他***掉,辖境内的人都畏服。
B.王均事件后,执政想将那些被诱胁加入贼党的八十九人全部诛***。而马亮认为,对被胁从的愚民应该宽大处理,否则,就是消减一个王均,又生一个王均。
C.马亮掌管潭州时,属县中有亡命士卒公然抢掠,成为当地居民的患害,人们一起商量谋划***掉他们。事情被发觉,依法当死的有四人,但马亮对这四人都宽大处理。
D.马亮才智有余而品行方面有不足,在他去世后,有司赠谥号为忠肃,人们都不以为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则归梓宫于陵寝,奉两宫于魏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衷而首尾向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怀险巇之谋,行刻薄之政,轻儇不庄,慢易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中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毋或欺诞。”盖有所指也。
  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精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桧衔铸。时金遣萧毅、邢具瞻来议事,桧言:“先帝梓宫未反,太后銮舆尚迁朔方,非大臣不可祈请。”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铸曰:“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辞。”既返命,桧讽万俟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时有使金者还,言金人问铸安在,曾用否。于是复使知温州。未几,以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召赴行在,力辞。乃再遣使金,使事秘而不传。既归报,帝复许以大用,除资政殿学士,知徽州。居数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年六十五。(选自《宋史·何铸列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铸“操履劲正”和“桧衔铸”的一组是(     )
A.动天之德莫大于孝/非大臣不可祈请
B.言不由衷而首尾向背/诘其反状
C.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欲窜诸岭表
D.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此上意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铸为人正直,经御史中丞廖刚的举荐,得以当面回答皇帝的问话,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以“诚”“孝”治国的主张。
B.何铸曾给皇帝上书,指出士大夫们心术不正互相倾轧,希望皇上分清好坏,这可能是专指某些人的。C.秦桧要除掉岳飞,就胁迫王贵告岳飞谋反,逮捕岳飞后,让何铸审案,何铸没有按照秦桧的意图行事,秦桧怀恨在心,伺机加害何铸。
D.何铸作为“报谢使”出使金国,心知此行的危险,但君命不能推辞,后来又再次出使金国,这都是秦桧想借机***害何铸的阴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书过善人事
(清)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户罢市——阖户:全家
B.出慰之曰——亟:急速,赶快
C.以饥耗其半——振:通“赈”,救济
D.一乡其患——被:遭受,蒙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     )
A.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利,遂复其初
   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B.①呼曰:“善人,善人。”
   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C.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
   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以求仁
D.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
   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B.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以求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断开。
先 生 挺 然 以 一 身 肩 其 任 弭 变 之 智 与 恤 难 之 仁 兼 至 究 亦 无 损 于 其 家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