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恭敬。
B.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命——堪:忍受
D.之军法从事——动:招致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C
4.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民为之立祠。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置勿问。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室于毁垣中——治:修筑
B.臣不敢,愿以助军——私:独占
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情况
D.为留守者半——居: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闻汝母来,可持归养——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
B.辞不许,归白母——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有司买物,多非土产——尔无忘乃父之志
D.帝欲娶贵族——谁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之,以勋旧而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得之友人所者——遗:赠送
B.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
C.必尽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一砚之用,不知为古也——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善鉴万类;
C.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未,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氏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元之而不靡。
  今使患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失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豁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弗能也——正:正确
B.死不还——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而民和——唱:倡导……
D.其党与——察:仔细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被创流血,难也——碧水东流此回
B.然越人为以求荣也——若风摇草木
C.百工维时,庶绩熙——群贤毕至,少长
D.圣王在上,明好恶示之——各小大之材处其位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逊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雾,公于尘垒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螺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优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孟子,善人最少,姓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赌。十四朴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王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都。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亚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既,公于尘盆中得之——霁:明朗
B.困棘闱,随例应里选——数:屡次
C.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榜样
D.当事其能,亚秩金事——以: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②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①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颖川公聪敏好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绞者于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未走报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面母沈安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