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庸之道。(或适度适中)
(2)认同。因为孔子说作罢以免自取其辱,其前提是自己在尽了忠告并劝过改善的道义职责后朋友仍然不听,这不能说是不负责任。交友之道,要尊重对方也是自主、平等的独立主体,要保持分寸,不能过度,不宜强加于人,这是交友的基本准则。(若谈不认同的,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
②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篇》)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就不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小家,过小日子。
B.一个士行事要有廉耻之心,到外面为社会做事,要不辱使命。
C.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D.一个真正的士,就应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国家,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2.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
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
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四则文宇,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评以为直者。”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