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甲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1 期中题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我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2.可针对孔子认为对我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言论、孔子批判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认为宰我不仁的言论等关键点来分析,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甲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四五访其庐——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恐怕
C.虽细事不也——马虎
D.辄一之——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求知人②不拘于时,学
B.①不妄人接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开 门 授 徒 仅 有 以 自 给 非 其 义 一 毫 不 取 家 至 贫 常 终 日 绝 食 邻 里 或 以 薄 少 致 馈 时 时 不 继 宁 与 妻 子 忍 饿 卒  不 以 求 人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蔡京、童贯,迁知霸州——迕:触犯  
B.诏入见——趣:急速  
C.邈巷战不——克:能够  
D.何吾言敌——讳:忌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       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注: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之——异:看重
B.亢父令——除:废除
C.有他虑。——殆:恐怕,大概
D.征孙权——会:正赶上,恰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把义放在最高标准,孔子在与子贡的谈话中把品德修养和国家利益放在最高标准。
B.孔子和孟子都一致谈到了作为“士”的行为准则:言是不需要信,行也是不需要果。
C.信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实孔子也认为“信”是“士”的重要标准。
D.孟子还说过:“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即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所以孟子并不认为君子不需要讲信用。
(2)不少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结合以上文段,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注:①栅:营寨。 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 ③释氏:佛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轻来,未有战备——向:一向,平素
B.朝廷此,非以为饰——授:交给,授给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仕:退休,离休
D.暇日犹诸儿以学——课:检查、督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睿本性慈爱的一组是(     )
①事继母以孝闻  
②并乡里有盛名  
③睿于故旧,无所遗惜
④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
⑤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⑥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B.韦睿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观察能力,看出敌人“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C.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D.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晚年信奉佛教,与他人一起与风俗同步。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