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①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西出如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西出如一,夸奇竞秀,成不相让,遍行天下者,唯是得之。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诸军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于闲壤,伐恶木,剩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然若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西向,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具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颢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迄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博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洲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注]①桂州:州名,治所在今广西桂林。裴中丞:指御史中丞裴行立。訾(zǐ):姓。②峤(jiào):尖而高的山,五岭的主山都可称为峤。③垂阿(ē):向下四垂的屋檐。④阛阓(huán huì):阛,市区的墙;阓,市区的门。故通称市区为“阛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若不骛远,不危——陵:凌驾
B.盗遁奸革,德惠施——敷:遍布
C.列星下布,颢气回——合:笼罩
D.既成以,欢极而贺——燕:开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推高是亭”的一组是(     )
①环山洄江,西出如一
②若飘浮上腾,以临云气
③左浮飞阁,右列闲馆
④苞漓山,涵龙宫
⑤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
⑥虽博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訾家洲原是漓江中的一片陆地,直至裴行立公务之暇与僚属登临嬉游,才发现这是一块适于游观的风水宝地。
B.作者把裴行立修建园林建筑与庆贺朝廷平叛的胜利联系起来,既讴歌了盛世盛行,又不露痕迹地称赞了裴公。
C.裴公充分利用御史中丞的身份,经营规划訾家洲,构筑亭榭阁馆等功能齐全的观游设施,使大自然尽显美妙。
D.本文记叙了裴行立在訾家洲建亭的经过和登亭观赏桂林山水的特殊感受,热情赞颂了裴公的行为与眼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极其美,又益以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C
4.(1)大凡岭南的山川,直通大海的,都在这里出现了,但古往今来没有人知道。
  (2)白天的风光已经够美了,又加上夜晚(另有一番景象)。
  (3)造物者设置这个洲已很久了,而它现在才尽显妙处,我怎么能不加记叙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①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西出如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余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余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3.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首层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注]①被:通“披”。②渔父:捕鱼者,渔翁。③三闾大夫:官职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④见放:被放逐。⑤凝滞:拘泥。推移:变迁,转移。⑥鋪:吃,食。糟:未清带滓的酒。啜:尝,饮。醨:淡酒。⑦瑾、瑜:都是美玉名。此处比喻高尚的品德。⑧察察:清白,高洁。⑨汶汶(mén):污浊的样子。⑩皓皓:洁白,光明。温蠖:尘垢。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屈原和渔父的这番对话,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兰亭集序》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感情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后人多评价《兰亭集序》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对此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