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三国志·吴书》)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辞让
B.入阙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C.权遂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亲戚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提出建议,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5.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A
4.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5.(1)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2)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彻底调查审问。
  (3)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注】墐:jì埋。
(节选自《列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之者,罪至 夷:灭族
B.则昆弟无矣  类:幸存
C.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 祠:供奉
D.废正义而行逆哉逆    节:违背节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能得公子,赐金千镒 乃使从衣褐
B.遂抱公子逃深泽之中  州司临门,急星火
C.乃卿礼葬之      斧斤时人山
D.尚谁乎        林胡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  )
①吾不知公子之处
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
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①该洽:博通,广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李显庆之 重:器重
B.时人其勇决   称:赞扬
C.即奉朝请    除:授官
D.孝信还以言   状:状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  )
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②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③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④取急还宅,故不连署
⑤之推亦被唤入
⑥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o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 多:赞美
B.处达,临祸福     穷:困窘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 贷:宽恕
D.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科加试题)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问题。
  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选自姚鼐《古文辞类纂·序》
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
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属于清代哪一个文学流派?该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还有谁?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姚鼐的关于学习古人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至,字言几,真定人。母张氏,尝梦八仙人自天降,授字图使吞之,及寤,犹若有物在胸中,未几,生至。七岁而孤,鞠于飞龙使李知审家。幼沉静好学,能属文。及长,辞华典赡。举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
  雍熙初,加给事中。时议亲征范阳,至上疏以为:“兵者凶器,战者危事,用之之道,必务万全。幽州为敌右臂,王师所向,彼必拒张,攻城数万,兵食倍之。今日边庾未充,况范阳之傍,坦无陵阜,去山既远,取石尤难。金汤之坚,必资机石,傥有未备,愿且缮完。畜威养锐,观衅以伐谋,更纵弥年,亦未为晚。必若圣心独断,在于必行,则京师天下之本,陛下恭守宗庙,不离京国,示敌人以闲暇,慰亿兆之仰望,策之上也。大名,河朔之咽喉,或暂驻銮辂,扬言自将,以壮军威,策之中也。若乃远提师旅,亲抵边陲,北有契丹之虞,南有中原之虑,则曳裾之恳切,断鞅之狂愚,臣虽不肖,耻在二贤后也。”至以目疾累表求解机政,授礼部侍郎,进秩吏部。
  会建秘阁,命兼秘书监。至每与李昉、王化基等观书阁下,上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与焉。上尝临幸秘阁,出草书《千字文》为赐。至道初,真宗初正储位,以至与李沆并兼宾客,诏太子事以师傅礼。真宗每见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当礼。诏答曰:“朕旁稽古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藉卿宿望,委以护调,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勿饰当仁之让,副予知子之心。”至等相率谢。太宗谓曰:“太子贤明仁孝,国本固矣。卿等可尽心规诲,若动皆由礼,则宜赞助,事有未当,必须力言。”(节选自《宋史·李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犹若有物在胸中 寤:惊醒
B.至以目疾表求解机政 累:多次
C.盖将以谦冲     勖:指责
D.北有契丹之,南有中原之虑 虞:忧患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明李至有学识或有远谋的一组是(  )
①及长,辞华典赡②兵者凶器,战者危事,用之之道,必务万全
③至以目疾累表求解机政④金汤之坚,必资机石,傥有未备,愿且缮完
⑤真宗每见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当礼⑥事有未当,必须力言
A.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至七岁时父亲就死了,寄养在飞龙使李知审家。李至年幼时沉静好学,能写文章。成年后,
他的文章文辞华美用典丰富。
B.群臣讨论皇帝亲征范阳之事,李至上书劝止,认为进行战争一定要有万全之策,皇上此举欠妥。
C.李至兼任秘书监时,每当与李昉、王化基等人在秘阁中看书时,皇上必定派遣使臣赏赐宴席,
并且命令三馆学士都来参与。
D.真宗皇帝刚即位就很器重李至,让李至与李沆一同兼任太子宾客,下诏让太子以师傅的礼节
对待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边庾未充,况范阳之傍,坦无陵阜,去山既远,取石尤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贤明仁孝,国本固矣。卿等可尽心规诲,若动皆由礼,则宜赞助,事有未当,必须力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