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大历末,寓居河中,阖门读书。李怀光为朔方节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将张光者,挟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大历末,寓居河中,阖门读书。李怀光为朔方节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将张光者,挟私***妻,前后不能断。光富于财货,狱吏不能劾。景略讯其实,光竟伏法。因授大理司直,迁监察御史。及怀光屯军咸阳,反状始萌。景略时说怀光请复宫阙,迎大驾,怀光不从。景略出军门恸哭曰;“谁知此军一日陷于不义。”军士相顾甚义之,因退归私家。
  寻为灵武节度杜希全辟在幕府,转殿中侍御史,兼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前为刺史者多懦弱,虏使至则敌礼抗坐。时回纥遣梅录将军随中官薛盈珍入朝,景略欲以气制之。郊迎,传言欲先见中使,梅录初未喻。景略既见盈珍,乃使谓梅录曰:“知可汗初没,欲申吊礼。”乃登高垅位以待之。梅录俯偻前哭,景略因抚之曰:“可汗弃代,助尔号慕。”虏之骄容威气,索然尽矣,遂以父行呼景略。自此回纥使至景略,皆拜之于庭,由是有威名。
  时河东李说有疾,诏以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时方镇节度使少征入换代者,皆死亡乃命焉,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受命之日,人心以属。景略居疑帅之地,势已难处。回纥使梅录将军入朝,说置宴会,梅录争上下坐,说不能遏,景略叱之。梅录,前过丰州者也,识景略语音,疾趋前拜曰:“非丰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又拜,遂命之居次坐。将吏宾客顾景略,悉加严惮。说心不平,厚赂中尉窦文场,将去景略,使为内应。
  岁余,风言回纥将南下阴山,丰州宜得其人。上素知景略在边时事。上方轸虑,文场在旁,言景略堪为边任,乃以景略为丰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天德军西受降城都防御使。迫塞苦寒,土地卤瘠,俗贫难处。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二岁后,军声雄冠北边,回纥畏之,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贞元二十年,卒于镇,年五十五,赠工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状始/萌:显露
B.虏使至则礼抗坐/敌:敌对
C.梅录初未/喻:明白
D.行军司马尽自上意/简: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授大理司直,迁监察御史/退归私家
B.前刺史者多懦弱/将去景略,使内应
C.皆死亡命焉/言景略堪为边任,以景略为丰州刺史
D.自此回纥使至景略,皆拜之庭/贞元二十年,卒
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表现李景略“堪为边任”的一组是(  )
A.①景略讯其实②景略欲以气制之
B.①因退归私家②梅录俯偻前哭
C.①由是有威名②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
D.①军声雄冠北边②景略节用约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略起初在李怀光的幕府中任职,当他发现李怀光驻军咸阳,有谋反迹象时,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主动地离开了李怀光。
B.李景略面对回纥使者梅录,不卑不亢,用气势慑服了他;后来,在李说设宴时,梅录争夺位置,李景略又一次叱责了他,而梅录对他非常尊敬。
C.李景略担任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居于可能取代节帅的地位,处境本已艰难,再加上宴会上折服梅录的举动,引起窦文场的嫉恨。
D.李景略担任丰州刺史,以身作则,与大家同甘共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两年以后,军威大震,回纥不敢轻举妄动。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丰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C
4.C
5.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
6.①丰州向北控扼回纥,回纥使节到中原来,丰州是他的必经之地。
  ②这不是丰州李端公吗?好久没有拜会麾下了,怎么这么瘦弱。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大历末,寓居河中,阖门读书。李怀光为朔方节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将张光者,挟私***】;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而以公贵  显:显达 
B欲天下,无细大  绳:约束
C.太后不能言  疾:痛恨  
D.太后不能,为改他服  夺: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疾告归其政/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B.吾惭不及古人,俱后世讥我也/蟹六跪二螯    
C.在衮冕也/可怪也欤    
D.数以告,得还第/今其智反不能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照旧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肃”。
5.翻译下面句子。
①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
                                                                                         
②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数不至,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不耻其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身亡躯,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注】①信:伸张。②衡秦:与秦“连衡”。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保守:保卫,守住
B.不耻其身在缧绁之中/缧绁:累赘,牵累
C.颜色不变,辞气不悖/颜色:表情,神态
D.天下震动,诸侯惊骇/惊骇:惊慌,害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鲁仲连为书/自***
B.士卒多死聊城不下/愿公详计审处一焉
C.此两计,显名厚实也/若此二士,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
D.三战之亡一朝而复之/***虏于齐甚众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聊城人或谗之(于)燕,燕将惧诛
B.(公)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
C.三战之所亡(曹子)一朝而复之
D.已有隙,恐(鲁仲连)诛(己)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写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
B.鲁仲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
C.鲁仲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
D.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了。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 书法  
B.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至或图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异矣  徒: 门徒 
2.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4.将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厮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 厮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宋史》)
  注:①台:御史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亿不民而营筑之/赋:赋税
B.亿独言岁饥,愿民租/贷:借款
C.亿请下诏为馆舍礼之/除:修建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教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亿独掌台务逾年
B.以专赀/有诬子纲请求受金者
C.嫂诉官/使人纳金宰相王钦若
D.转运使不实闻/反诬吏误问所亲语达钦若
3.与“见亲旧之孤贫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他邑讼不决者    
B.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C.民坐是不饥    
D.彼皆蕃臣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韩亿性格端方稳重,治家严整。有人诬陷他儿子韩纲受人请托接受了贿赂,韩亿请求自查此案,事情最终虽然明辨,但韩亿还是被降职。后又因其子韩综而被免职。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帝与太子俱爱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杨荣尝毁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明史·列传三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其诚笃/嘉:赞赏。     
B.能委曲导意/委曲:曲意迁就。
C.世宗营永陵/迨:等到。
D.杨荣尝义/毁:诽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更名“义”/恐卤莽后忧
B.手书赐/帝两是
C.时旧臣见亲用/即左右有谗荣
D.帝太子俱爱童之/户部尚书夏原吉义齐名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蹇义“小心敬慎”和“善处僚友”的一组是(  )
A.①瑢顿首不敢对②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
B.①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②能委曲导意
C.①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②义兼有之
D.①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②宣宗即位,委寄益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义由于上奏论事都能合乎皇帝的意旨,加上他的诚实厚道,使得几代皇帝对他都很倚重。
B.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甚至皇帝巡视北京,都要蹇义“辅皇太子监国”。
C.在修筑先皇寝陵时,宣宗皇帝询问蹇义、夏原吉,他们赞同皇帝遵从先皇勤俭节约的想法,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
D.杨士奇拿张咏、傅尧俞、范景仁来比较蹇义,说他同时具备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待人诚信、没有心机的优秀品质。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