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效法。
B.梁元帝制,除御史中丞/承:沿袭。
C.明帝、武帝并好文学/雅:高雅。
D.自余文人,莫有者/逮:赶上。
2.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    )
①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③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④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⑤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⑥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答案
1.C
2.A
3.D
4.(1) 当时南朝陈氏与北周往来交好,南方北方流散寄居他乡的人,被允许各自回到他们的故国。  
  (2) 庾信虽然地位声望都很显赫,常常怀念北方故土,于是创作《哀江南赋》来表达思念之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年十六,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进指挥使。寘铄反,遏黄河渡口,获叛贼丁广等,推掌卫事。关内回贼四起,倚南山,尚文次第平之。御史刘天和劾中贵廖堂系诏狱,事连尚文。拷掠令引天和,终不承,久之始释。已,守备阶州。计擒叛番,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嘉靖元年,改宁夏参将。寻进都指挥同知,为凉州副总兵。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尝追寇出塞,寇来益众。尚文军半至,麾下皆恐。乃从容下马,解鞍背崖力战,所***伤相当。部将丁杲来援,寇始退。尚文被创甚,乃告归。寻起故官。吉囊数踏冰入,尚文筑墙百二十里,浇以水,冰滑不可上。冰泮则令力士持长竿铁钧,钩***渡者。九年,擢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王琼筑边墙,尚文督其役。且浚渠开屯,军民利之。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久之,起山西副总兵。寇由偏头关趋岢岚,尚文转战三百里,破之,与子君佐俱伤,赉银币。寻以总兵官镇延绥。寇犯红山墩,力战败之,被赉,吉囊复大掠清平堡,坐夺俸。尚文优将才,负气桀傲,所至与文吏竞。文吏又往往挫折之,以故弥不相得。巡抚贾启劾尚文老悖,兵部请调之甘肃。帝不从,各夺其俸。二十一年,用荐为东官厅听征总兵官兼佥后府事。其秋以总兵官镇大同,请增饷及马。兵部言尚文陈请过当,方被诏切责,而尚文与巡抚赵锦不协,乞休,弗允,日相构。二十七年八月,俺答伏兵五堡旁,诱指挥顾相等出,围之弥陀山。尚文转战,次野口,伏突起。殊死战,斩其长一人。相持月余乃引去。俺答数万骑犯宣府,万达檄尚文大破之曹家庄。录功兼太子太傅,赐赉有加。其年卒,年七十五。(节选自《明史·周尚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囊复大掠清平堡,夺俸/坐:座位
B.巡抚贾启劾尚文老/悖:糊涂
C.而尚文与巡抚赵锦木/协:合作
D.尚文转战,野口/次:驻扎
2.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周尚文“多谋略,精骑射”的一组是(  )   
①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 
②解鞍背崖力战,所***伤相当
③浇以水,冰滑不可上
④寇犯红山墩,力战败之
⑤负气桀傲,所至与文吏竞
⑥诱指挥顾相等出,围之弥陀山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美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尚文多次参与平叛,战功卓著。在寘铄反叛时,他堵住黄河渡口,俘虏叛贼多人;在回民叛乱时,他依次平定;守卫阶州时又设计擒拿反叛番贼。
B.周尚文作战有方,多次受到朝廷奖赏。吉囊入犯,他筑墙防卫,让敌军无法攀登,还让士兵手持长竿铁钩钩***敌人,他因此升任为署都督佥事,又充任宁夏总兵官。
C.周尚文作为武将,英勇善战,但意气用事而桀骜不驯,与文官经常不能相容。他曾遭到巡抚贾启弹劾,兵部请求朝廷把他调离,但皇帝没有答应,还责罚了当事双方。
D.周尚文才能超群,但仕途不顺。镇守大同期间,其增加军饷及马匹的请求被兵部认为不够合理,遭受诏书严厉谴责,加上又与巡抚赵锦有矛盾,于是请求退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
                                                                                                    
(2)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而改之。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宣帝将害宪,召僚属证成其罪,纲誓之以死,终无挠辞。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躬自埋瘗,哭拜而去。
  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以为不可,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也。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帝奇其对,擢拜尚书右丞。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用事,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会遣大将军刘方诛讨林邑,杨素言于文帝曰:“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因言纲可任,文帝以为行军司马。刘方承素之意,屈辱纲,几至于死。
  高祖践祚,拜礼部尚书。时高祖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纲上疏曰:“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基。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高祖不纳。
  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时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又令舆入东宫,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节选自《唐书·李纲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齐王宪为参军/引:邀请
B.纲以为不可,而出/趋:快步走,跑   
C.文帝召东宫官属让之/切:急切,立即
D.而先令舞胡位五品/致:到,到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纲“忠义敢谏”的一组是:(       )
①抚棺号恸,躬自埋瘗   
②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  
③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  
④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 
⑤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⑥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年少时候就刚正并且很有志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忠义之士,因为仰慕东汉人张纲的品节,而把自己的姓名由李瑗改成李纲。
B.对皇太子杨勇被废黜一事,李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以前辅佐太子的人都是吃喝玩乐之徒,没有很好地教导太子,致使太子被废。
C.因为李纲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别人,所以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他们向皇帝进言,设计陷害李纲,几乎致李刚于死地。
D.李纲曾经患脚病,连鞋都穿不上,唐太宗特地赐给他步辇,多次让人把他抬进皇宫中,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道理。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
(1)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
                                                                                           
(2)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顷之,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命,旁若无人 承:接受
B.贺父名晋肃,不得进士  举:推荐、选用
C.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然 信:果真、的确
D.若少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是唐朝宗室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时诗文便震动京城。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着总角发、穿着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传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遂下诏,乃释。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后汉书·卢坦传》
注释:①弟:只,只管。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察之/盍:通“盖”,大概
B.不若其不道/恣:放纵
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及尊职/乃:才
D.坦府中请申十日,不听/诣:到,到……去
2.以下六句话能直接表现卢坦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
①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②吾固宜先命有司。
③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④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
⑤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⑥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并问卢坦怎么办,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
B.赤县县尉被官署审查,皇帝派宦官去释放县尉,卢坦提出审察核实手续,皇帝后来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令。
C.皇帝认为官员进献家财就应宽恕他们,不能失信,卢坦劝谏皇帝不能因小信用而忽视大信用。
D.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交往而***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是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译文:                                                                                     
(2)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选自《元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吏部掌天下衡/ 铨:选拔官吏
B. 无镛者/加:超过
C. 俊秀入学宫/俾:强迫
D. 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励/劝:勉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
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