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义田记[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义田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依,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土,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予尝爱晏子好仁,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亦岂少哉!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晏子好仁/爱:仰慕
B.而力未者二十年/逮:达到
C.君之赐乎/彰:使……显著
D.嫁娶婚葬皆有/赡:丰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择族之长贤者主其计②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B.①是隐君赐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C.①规模远举②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D.①操壶瓢沟中瘠者②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3.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范仲淹二十年的愿望得以实现,高官厚禄后购置田地照顾、接济亲族,因为照顾、接济亲族,自己却清贫终身,去世的时候甚至出现“无以为敛”的窘况。
B.文章倒数第二段写了大小官吏多据位得厚禄,却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人。反衬范公置义田、自简朴以供养他人的高义。
C.文章叙述完范仲淹照顾、接济亲族的事迹后,作者忍不住大发感慨,并且痛骂世上那些“都三公位,享万钟禄”者,称他们是不义之人,是范仲淹的罪人。
D.文章表扬范仲淹设置“义田”救济亲族与贤人的高尚行为。通篇运用二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一是范仲淹自身的贫困与族人受到救济而生活安定的对比;二是与一毛不拔的士大夫相比较,从反面衬托。通过二方面的对照比较,范仲淹的高尚品德便卓然自见。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B
4.D
5.(1)选择同族中年长而又贤明的人管理这件事,并按一定时间共同结算收支帐目。
   (2)现在看范文正公设置“义田”的办法,比晏子高明;他规划得很远,似乎还要胜过晏子。
   (3)只是敬重他的义举,因而(写下来),把(它)留给后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义田记[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1、平事:评议事情。2、子母:利息和本金。3、责券:求取借据。4、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何为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其息/捐:舍弃
D.贫者券还之/立: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5)尽取所偿负还之
(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1)(3)(4)
B.(2)(5)(6)
C.(1)(3)(5)
D.(2)(4)(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卖酒者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常以私车辇水洒御路。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低微
B.祆贼唐宇之东阳/寇:侵犯
C.使僧珍行军众局事/知:了解
D.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降低。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  )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
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
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乃决杖释之。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jǔ,阻止)吾钞法耶!”欲当以重罪。绍从容言曰:“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拜尚书左丞。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制可。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军,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事遂寝。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有诗文数百篇。(《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情俱轻,宜从减/贷:饶恕,宽恕
B.岂不与诏书违乎/戾:违背,违反
C.其所尝行赂者/迹:捉拿,擒获
D.马左丞忠洁可/尚:尊敬,仰慕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      )
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璠因谈论改印至元钞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璠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汉人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性格。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之/苦:痛苦
C.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焉/去:离开,离去
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君何为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其息/捐:舍弃
D.贫者券还之/立: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