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面的题。张辅传  ①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初补蓝田令,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面的题。张辅传
  ①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初补蓝田令,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故僮仆放纵,为百姓所患。辅绳之,***其二奴,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一县称之。转山阳令,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之。
  ②转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协,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及义阳王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及孙秀执权,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辅与秀笺曰:“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不复自知小为身计。今义阳王诚弘恕,不以介意。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恐辅将以怨疾获罪。愿明公留神省察辅前后行事,是国之愚臣而已。”秀虽凶狡,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止。
  ③后迁冯翊太守。是时长沙王乂以河间王颙专制关中,有不臣之迹,言于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讨颙。于是沈等与颙战于长安,辅遂将兵救颙,沈等败绩。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又***天水太守封尚,欲扬威西土。召陇西太守韩稚会议,未决。稚子朴有武干,斩异议者,即收兵伐辅。辅与稚战于遮多谷口,辅军败绩。
  ④初,辅尝论班固、司马迁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鉴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节选自《晋书·张辅传》)
  【注】①“义阳王威”是指义阳王司马威。下文的“长沙王乂”“河间王颙”分别指长沙王司马乂(yì)、河间王司马颙(yóng)。②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惩罚
B.颙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德:感激
C.转梁州刺史,不官/之:到……去,此指赴任
D.然辅母年七十六,常忧虑/见:我
2.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又夺宗田二百余顷给贫户/②汉亦留之相当
B.①楷闻辅还/②句读之不知,惑不解
C.①知辅雅正,为威所诬,止/②度我至军中,公
D.①而观军事害彦/②不如而厚遇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辅担任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和,孟观借军中事务陷害郝彦,张辅检举、弹劾了孟观。
B.游楷想在西土扬威,就和陇西太守韩稚一起商议,韩稚之子韩朴当场***了有不同意见的人,接着召集军队攻打张辅,张辅被打败。
C.张辅既能治理州县,又曾任职朝廷,还可带兵打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所以得到河间王司马颙器重,让他代替皇甫重担任秦州刺史。
D.张辅从语言“烦省”、材料取舍、人物褒贬、“造创”有无等四个方面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写作进行了比较,对司马迁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良史”。
答案
1.A
2.A
3.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面的题。张辅传  ①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初补蓝田令,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 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钳,刑具。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B.赵有敢随王者三族 罪:治罪,加罪  
C.士争临城死    敌:敌人,仇敌  
D.景帝召田叔梁   案:通“按”,审查,追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 一组是(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 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 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勣,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勣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勣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节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宜具录州及军人户口/具:准备
B.为窦建德所攻/寻:不久
C.于建德/陷:拘捕
D.勣涕致辞/雪:擦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者勣意闻奏/久之,能足音辨人
B.高祖遂归尸/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密后为王世充破/今入关,财物无
D.礼成,释服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勣原本姓徐,在李密部下谋事。后随李密投唐。李密反叛被诛后,李勣念其旧情,为他厚办丧事,高祖因此被李勣的义气所感动,赐姓李氏,并把他的户籍登入李氏宗室。
B.李勣为人,不但重义轻利,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上也战功赫然。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太宗也赞其“胜数千里长城”。
C.有史书评价《贞观政要》“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本文以时间为序,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去繁就简。语言风格平实而不失精炼,是典型的史传“尚简”笔法。
D.本文既记叙李勣对大唐的忠诚和贡献,也记叙他让李密自己来献出“十郡之地”和为李密举办葬礼这样怀念旧主的行为,正体现了作者“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的“直笔”写史书的理念。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A.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B.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C.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D.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椽。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之。
  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奴仆)白日***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征召
B.青州以其多滥,奏宣岑/考:考察
C.令青州勿岑罪/案:追究
D.即以头击楹,流血面/被:覆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宣丹前附王莽/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叱奴下车,格***之/践华为城,河为池
C.宣叩头曰:“愿乞一言死”/锲不舍,金石可镂
D.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令还狱/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宣格***公孙丹父子后。公孙丹宗族亲友三十余人,率领卫兵来到官府喊冤,也董宣以私通海贼为由悉数收押。
B.湖阳公主的奴仆光天化日之下***人,并躲藏在公主家里,官吏因此无法抓捕,董宣却趁着奴仆跟公主外出时,毫不留情地停车勒马,数其罪过,叱其下车,当场格***。
C.皇上本想***死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就赦免其罪,并赏钱三十万。董宣得到赏钱之后,却把钱全部分给手下属吏。
D.董宣死时,只有粗布裹尸,留下数斛大麦、一辆破车,妻妾相对而哭,凄惨场面令皇帝动容,感其廉洁,因而赐礼厚葬。
4.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②和:调和、和谐、协调。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1)有子认为“和“与“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社会现实,谈谈我们如何看待儒家所主张的“和“与“礼”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当兴吾宗。父遇笃疾,医云”。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 .彦光忧                瘁:劳苦,憔悴
B .母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 .未几,起令视          视事:治事,任职
D .彦光弗之罪,至州学    将:将要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