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刑狱参军。丁所生母忧,三年庐于墓侧。服阕,除廷尉卿。出为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卒官。
  盾幼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受《五经》,通章句。璩学徒常有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比。璩异之,叹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盾美风姿,善举止,每趋奏,高祖甚悦焉。
  盾有孝性,随父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服制未终,父又卒,盾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复识。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服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南越所献驯象,忽于众中狂逸,乘轝羽卫及会皆骇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高祖甚嘉焉。
  俄有诏,加散骑常侍,未拜,又诏曰:“总一六军,非才勿授。御史中丞、新除散骑常侍盾,志怀忠密,识用详慎,当官平允,处务勤恪,必能缉斯戎政。可兼领军,常侍如故。”大同二年,迁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甚理。天监中,吴平侯萧景居此职,著声称。至是盾复继之。
  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七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九年,卒,时年六十六。即日有诏举哀。赠侍中,领军如故。谥曰忠。       (选自《梁书?臧盾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盾处其间,无所狎——比:亲近
B.随父宿于廷尉——直:当值
C.高祖嘉之,敕遣抑譬——累:多次         
D.高祖同泰寺开讲——幸:幸运
2.下列各句全能表明臧盾为“重器”“王佐才”的一组是(     )
①博涉文史,有才干            
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
③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      
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
⑤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⑥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盾曾因母亲暴亡而左手中指疼痛,不能入眠。后为父母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容枯槁,如此孝顺之德,显然受到其父臧未甄的影响。
B.臧盾自幼跟随诸葛璩学习“五经”,精通章句,表现不凡,很受老师诸葛璩的赏识,甚至被赞为将来能够承担重任、辅佐帝王的重要人才。
C.臧盾风度潇洒,仪表俊美,聪明敏捷,见多识广,很有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
D.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任领军将军。大同九年去世,他去世的当天皇帝就下诏举行哀悼仪式,臧盾被追封为侍中,谥号“忠”。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D 
4.(1)等到天亮,家中信使果然报告了母亲的死讯,他和母亲的心灵相通竟到了这种程度。
  (2)大同五年,臧盾出京担任仁威将军、吴郡太守,任职还不满一年,便因生病上书请求免职。(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累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孔戣墓志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之为/唯:只有
B.以取足/约:约束
C.官其货/籍:登记
D.何月之/拘:扣押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 )
①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②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③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④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陪邻 / 其无礼于晋
B.君知难也 / 吾还也
C.舍郑以为东道主 / 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  / 君壮也,犹不如人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 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也。’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襄王立,田单之/相:辅助
B.不早图,恐之/后:落在后面
C.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之/劳:慰问
D.乃赐单牛酒,其行/嘉:赞扬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田单施,将欲以取我国/臣壮也犹不如人
B.王不如以为己善/人之力而敝之
C.赐单牛酒,嘉其行/为装遣荆轲
D.出不能行,坐沙中/苛政猛虎也
3.下列各组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齐襄王善听意见的一组是(  )
①襄王为太子征
②襄王立,田单相之
③田单之施 ,将欲以取我国
④女以为何若
⑤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⑥贯珠者复见王曰
A.①⑤⑥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田单守即墨之城并破燕兵,显出了卓越的才华,是襄王后来猜忌他的根本原因。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说明君臣关系进一步出现危机。
C.贯珠者的一席话使君臣危机化解,说明贯珠者是一位有智慧的隐者。
D.齐襄王能够听进贯珠者的见解,并化解了与田单的矛盾,说明齐襄 王还是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5.将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是年冬,余为友人作中保所累,家庭失欢,寄居锡山华氏。
  明年春,将之维扬而短于资,有故人韩春泉在上洋幕府,因往访焉。衣敝履穿,不堪入署,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及出见,知余愁苦,概助十金。园为洋商捐施而成,极为阔大,惜点缀各景,杂乱无章,后叠山石,亦无起伏照应。归途忽思虞山之胜,适有便舟附之。时当春仲,桃李争妍,逆旅行踪,苦无伴侣,乃怀青铜三百,信步至虞山书院。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烹碧罗春,饮之极佳。询虞山何处最胜,一游者曰:“从此出西关,近剑门,亦虞山最佳处也,君欲往,请为前导。”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敝履穿,不堪入署/署:官署
B.投约晤于郡庙园亭中/札:书信
C.攀而上,直造其巅/猿:猿猴
D.邀其人就野店饮三杯/沽:买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作者游玩之兴的一组是( )
①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
②询虞山何处最胜
③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
④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⑤俯首下视,腿软欲堕。
⑥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朋友做担保受到连累,令父母生气致使失去了家庭的欢欣,寄居,谋生,盘缠短缺,本文记叙的是作者陷于愁苦中的快乐的游历。
B.城隍庙园是由外国商人捐资建成的,极其开阔宏大,可惜作者认为各种景物的点缀,杂乱无章,后园叠造的假山石,也没有起伏照应。
C.时令正当仲春,桃李争艳;作者逆旅行踪,游玩了虞山景色最好的地方。
D.作者爬到山的巅峰,他的朋友赞叹他“真壮观呀!还没见过像您这样豪迈的游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寄所托/因:因为。
B.虽世事异/殊:不同。
C.文嗟悼/临:面对。
D.其所述/录:记下。
2.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其所既倦。 
②情随事迁,感慨系矣。
③犹不能不之兴怀。
④引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