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贰:重复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D. 因人之力而之             敝:损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项王默不应
B. ①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徐公不君之美也
C. ①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 ①无能为也               ②沛公去,间至军中。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B
4.
(1)我不能及早任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在东面把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后,又想扩张它西部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地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①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②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可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政立为秦王,而丹于秦   质,做人质
B.田光曰:“敬奉教。”乃焉 造:到……去
C.太子逢迎,行为导         却:表转折
D.愿足下急之               过:探访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①燕太子丹者,尝质于赵  ②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丹怨而亡归
B .①愿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②因遂自刎
C .①其少时丹欢  ②失其所,不知
D .①跪蔽席  ②田光俯笑曰:“诺。”
3 .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燕太子丹小的时候在赵国作人质,跟秦王政是好朋友;等到秦王政当上秦王,恰好太子丹又在秦国当人质,因秦王对太子丹不好,太子丹怀着怨恨逃回燕国。
B .从文中看,鞠武向太子丹举荐了田光,田光又向太子丹举荐了荆轲,二人举荐的虽是不同的人,但都是为了尽己所能帮助太子丹挽救燕国。
C .从文中看,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而田光自刎,并不全是因为太子丹对自己有疑心,也是为了激励荆轲为太子丹出力。
D .节选文段既细致描写了太子丹尽心尽力为国出力,礼贤下士,亲自上门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事情,还着力描绘了田光的侠义精神。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 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 (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四》)
1. 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粗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齐王使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使④威后
A.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 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 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卫王宫。
A. 苟无民,何有君?
B. 是众议举宠为督。
C. 楚战士无不一当十。
D. 至老不嫁,养父母。
3. 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 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  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 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4. 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 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 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 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 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5.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 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 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 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 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 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康:大路。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请 身 而 去 遂 走 而 出 公 从 之 兼 于 涂 而 不 能 逮 令 趋 驾 追 晏 子 其 家 不 及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 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以剑舞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3、以上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稍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按剑跽曰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头发上指
B、此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
D、沛公今事有
4、请翻译划线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以上所选文段简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