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课文,回答第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课文,回答第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 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 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西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最主要的词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后两段话,作者的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的游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西山)那高低的态势,(高的)山谷(一副)空阔的样子,(低的)深池(一片)低陷的样子,(有的地方凸起 )像积土,(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从山顶往下看去)千里之远如在尺寸。(之 间),(许多山)重重叠叠聚集收缩,没有能逃出我的视野的。
②(自己仿佛)邈远地与天地自然之气在一起,没有边际;广阔绵远地与创造万物的上天一同遨游,不知道它的尽头。
2.异;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3.前面是“恒惴栗”,后面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4.作者由山而己,明白西山实乃自己,自己应当像西山一样卓然特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傲然于世,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课文,回答第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这篇《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课文则是第一篇),读后回答第1—4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边界)。其上为睥睨(城上的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 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竹子),益奇而坚。其疏数(cù,稠密)偃(卧倒)仰(上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 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对下 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西山道口北       径直
B. 无土壤 而生嘉树美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 其上为睥睨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 其疏偃仰           稠密
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环之可上
B.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C. 其气之灵
D. 是二者,余未 信之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城上的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技”。
D.文中“造物者”“神者”都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鼻   对
方孝孺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壅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蘭茝椒桂,其气苾芳,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壅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焉假使服食以节,起居有常,顺阴爕阳,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肆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壅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彼梁偏任,始有朱异;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蘭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者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秦亥:秦二世胡亥。  “彼梁偏任”中的“梁”指梁武帝萧衍。隋广:隋炀帝杨广。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管辖
B、别察微——臭:坏的气味
C、何恶之——遂:实现
D、屏火炉——捐:舍弃
2、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久,鼻忽有声——填然鼓
B、今子乃昧治身——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C、假使服食节——斧斤时入山林
D、秦亥蛊昏,赵高弑——度我至军中,公
3、对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壅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焉
A、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壅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焉
B、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壅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焉
C、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壅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焉
D、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壅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方子责备鼻子的原因在于鼻子不能“别臭察微”以及有“雍蔽之祸”。
B、文章第二段写鼻子从两方面对方子的反驳,一方面说明自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主人能够知香识秽,亲善避恶;另一方面说明自已之所以失职,是因为主人不讲治身之法,以致“外铄内郁,雍我鼻观”。
C、作者用秦二世胡亥、梁武帝萧衍、隋炀帝杨广等例子说明“祸乱交兴,宗覆社圮”并非帝王而是臣子造成的。 
D、文章通过方子与鼻子的一段对话,阐述鼻子的功能及致病原因,并由此说明治国之道必须象鼻子一样“上宣下畅,无所凝滞”,方能驱逐奸邪,夷平祸乱。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臭之不察,何以鼻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不吝啬
B.而二府畏懦,不敢之——案:查办
C.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比:等到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数月辄致丰积——盈:满
B.不以官属之——礼:礼待
C.武都郡丞——除:免去
D.奋之而已——谢:拜谢
2.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3.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不倍用命——积土成山,风雨兴        
B.奋谢而已——久,单于使陵至海上
C.执其妻子——今其智反不能及          
D.已敬重——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B .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C. 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 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奋既立节,治贵仁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述                称:  称赞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规定
C.府县吏家子弟好游                      敖,同“傲”,骄傲
D.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                治行:政绩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4.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