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不韦字公先。父谦,初为郡邮。时魏郡李暠为美阳令,与中常侍具瑗交通,贪暴为民患,前后监司畏其援,莫敢纠问。及谦至,部案得其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不韦字公先。父谦,初为郡邮。时魏郡李暠为美阳令,与中常侍具瑗交通,贪暴为民患,前后监司畏其援,莫敢纠问。及谦至,部案得其臧,论输左校。谦累迁至金城太守,去郡归乡里。汉法,免罢守令,自非诏征,不得妄到京师。而谦后私至洛阳,时暠为司隶校尉,收谦诘掠,死狱中,暠又因刑其尸,以报昔怨。
不韦时年十八,征诣公车,会谦见***,不韦载丧归乡里,瘗而不葬,仰天叹曰:“伍子胥独何人也①!”乃藏母于武都山中,遂变名姓,尽以家财募剑客,邀暠于诸陵间,不克。会暠迁大司农,时右校刍廥②在寺北垣下,不韦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逃伏。如此经月,遂得达暠之寝室,出其床下。值暠在厕,因***其妾并及小儿,留书而去。暠大惊惧,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虽家人莫知其处。每出,辄剑戟随身,壮士自卫。不韦知暠有备,乃日夜飞驰,径到魏郡,掘其父阜冢,断取阜头,以祭父坟,又标之于市曰“李君迁父头”。暠匿不敢言,而自上退位,归乡里,私掩塞冢椁。捕求不韦,历岁不能得,愤恚感伤,发病呕血死。
不韦后遇赦还家,乃始改葬,行丧。士大夫多讥其发掘冢墓,归罪枯骨,不合古义,唯任城何休方之伍员。太原郭林宗闻而论之曰:“子胥虽云逃命,而见用强吴,凭阖庐之威,因轻悍之众,雪怨旧郢,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强雠豪援,据位九卿,城阙天阻,宫府幽绝,埃尘所不能过,雾露所不能沾。不韦毁身燋虑,出于百死,冒触严禁,陷族祸门,虽不获逞,为报己深。况复分骸断首,以毒③生者,使暠怀忿结,不得其命,犹假手神灵以毙之也。力唯匹夫,功隆千乘,比之于员,不以优乎?”议者于是贵之。  
[注] ①子胥父伍奢为楚王所***, 子胥复仇,鞭平王之尸。  ②刍廥,堆柴草的房子。③毒,苦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谦至,部案得其臧           案:审理
B.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    靡:没有
C.值暠在厕,因***其妾并及小儿   值:逢
D.邀暠于诸陵间,不克。            克: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原郭林宗闻而论之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暠又因刑其尸  
相如因持璧却立
C、断取阜头,以祭父坟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乃日夜飞驰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是描写苏不韦报仇和李暠防备的细节的一组是(   )
A、①遂变名姓,尽以家财募剑客
②会暠迁大司农
B、①夜则凿地,昼则逃伏       
②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
C、①掘其父阜冢,断取阜头,以祭父坟 
②归乡里,私掩塞冢椁
D、①不韦载丧归乡里,瘗而不葬       
②捕求不韦,历岁不能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不韦的父亲苏谦与魏郡人李暠有仇,李暠知道苏谦私返洛阳后,便逮捕了苏谦,严加拷问。苏谦在狱中去世,而李暠仍不解恨,对苏谦的尸体加刑,以报宿仇。
B.苏不韦知道李暠有所防备,无法报仇,于是赶到魏郡,掘开了李暠父亲李阜的坟墓,割下李阜的脑袋,以祭典于父亲的墓前。李暠将此事上奏皇上,请辞回乡,悬重赏追捕苏不韦,但一连几年没抓到。李暠既伤心,又恼怒,导致病发吐血而死。
C.后来,苏不韦遇皇上大赦天下得以回家。除了任城人何休和太原人郭林宗把他比作伍子胥,士大夫始终认为他发掘别人的祖坟,归罪于死人,不符合古义。
D.太原人郭林宗认为苏不韦以匹夫之力,建立了远远超过万人军队的功绩,超过伍子胥,这是值得称颂的,但他毕竟没有手刃仇人,还是令人惋惜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麋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1)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以是何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D
10. D
11.B
12.A
解析

9.克:能
10. A连词,表顺承/表递进。B介词,趁机;副词,于是。C连词,来/以致。D副词,于是、就。
11.A②写李暠升迁。C②写李暠私下修父坟。D①写苏不韦运父亲的尸体回家掩埋。②写李暠追捕苏不韦。
12.B文中未说“李暠将此事上奏皇上”,他是不敢告诉皇上的。C士大夫后来都对不韦刮目相看,不是“始终认为他不符合古义”。D太原人郭林宗并没有认为“苏不韦没有手刃仇人令人惋惜”。
参考译文:
苏不韦,字公先,父亲韦谦,起初任郡府督邮。当时,魏郡人李暠任美阳县令,他与宦官中常侍具瑗相互勾结,贪婪暴戾,百姓十分痛恨他们。前后监司畏惧他们的权势,没有人敢追查法办。苏谦到任后,查到了他们朋比为奸的证据,于是将李暠遣送到左校服役。经过数次提升,苏谦官至金城太守。后去职回返家乡。根据汉朝的法令,凡被免职或被罢免的太守县守,如果不是皇上下诏征见,不能随便回到京城洛阳。但苏谦私自返回洛阳,而李暠这时在朝廷担任司隶校尉,李暠知道苏谦私返洛阳后,便逮捕了苏谦,严加拷问。苏谦在狱中去世。而李暠仍不解恨,对苏谦的尸体加刑,以报宿仇。
这一年,苏不韦正满18岁,被征召到公车署,等候考试。他得知父亲被害,于是将父亲的尸体运回家乡,将其掩埋但不举行葬礼。他仰天长叹道:“难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为父报仇的伍子胥吗?”他把母亲隐藏在武嘉山中,改名换姓,变卖全部家产招募剑客,想在荒山野地阻***李暠,没有成功。这时,李暠升任大司农,当时右校堆放柴草的杂屋在寺北墙下,苏不韦与堂兄弟潜入杂屋,晚上则凿暗道,白天则隐迹。如此一个月之后,所凿暗道已经通到李暠卧室的床底下。他们谋刺李暠时,李暠恰好去上厕所,苏不韦于是***了李暠的妻妾和小儿子,然后留下书信,扬长而去。李暠十分惊慌,为防止被刺***,他在房屋周围种上荆棘.在卧室地板上铺上石板,一天换九次地方,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每次外出时,即披盔带敛,全副武装,保镖、武卫前呼后拥。苏不韦知道李暠有所防备,于是日夜兼程,赶到魏郡,掘开了李暠父亲李阜的坟墓,割下李阜的脑袋,以祭典于父亲的墓前。他还把他阜的脑袋摆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贴上一张字条,字条上写道:“李暠父亲的头颅。”李暠心中有鬼,不敢上奏皇上,只好请求退职,回到家乡,私下派人重新修缉了父亲的坟墓。然后悬重赏追捕苏不韦,但一连几年没抓到。李暠既伤心,又恼怒,导致病发吐血而死。
后来,苏不韦遇皇上大赦天下得以回家。他回家后,便将父亲改葬,举行了葬礼。士大夫大多讥讽他发掘别人的祖坟,归罪于死人,不符合古义,只有任城人何休把他比作伍子胥。太原人郭林宗听说后,发表评论说:“伍子胥虽说是逃命之人,但被强大的吴国任用,又凭着阂庐之战的威力,带着骠悍的军队进入楚国京都郢城,这才得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平王的尸体,以发泄他的忿怒,为父报仇。尽管如此,他也只不过是鞭尸而已,毕竟没有手刃平王的后人。而苏不韦则不同,他形影孑立,没有依靠,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但他宿仇李暠是豪门大族,又是朝廷命官,列位九卿,他住在幽冥深远、禁卫森严的官府,即使是一粒尘埃也不曾从他头上飞过,一滴雾露也不曾沾湿他的衣襟。苏不韦毁家改姓,竭精惮虑,身经百死,冒着触犯国法、诛灭九族的危险,虽然没有手刃仇人,但他为报仇已经尽了全力。何况他掘开了仇人的父坟,砍下了仇父的头颅,用这种办法惩罚仇人。从而使李嵩恼羞成怒,病发吐血而死,这就好象是借神灵的手来诛***仇人。苏不韦以匹夫之力,建立了远远超过万人军队的功绩,如果把他和伍子胥比较,他难道没有超过伍子胥吗?”人们自此对苏不韦刮目相看。
(选自《后汉书》第二十一有删节)
四、(24分)
13.参考答案:
(1)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背上的毛,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
(2)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3)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
评分标准:(1)译出大意得1分,“因”1分,“炫”1分,“贾”1分。
(2)译出大意得1分,“受质人”1分,“或”1分。
(3)译出大意得1分,“以是”1分,“之”1分。
参考译文: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昌南城人。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卖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雨脚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背上的毛,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得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卖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您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惜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而死,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要用罗绮陪嫁女儿,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卖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有一个叫曾叔卿的,他买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北方交换物品,可是没有成行。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一并卖给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已收了钱,仍然问道:“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那个人说:“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曾叔卿说:“不行,我因为北方刚发生灾荒,因此不把这些陶器运去交换物品,现在难道应该不告知以至使您受害吗?”于是不再卖陶器给那个人。其实曾叔卿家很贫苦,妻子儿女受饥寒他也不顾虑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不韦字公先。父谦,初为郡邮。时魏郡李暠为美阳令,与中常侍具瑗交通,贪暴为民患,前后监司畏其援,莫敢纠问。及谦至,部案得其臧,】;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给帷帐床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
《后汉书•张禹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  / 吾所以为此者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  /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  / 欲以棺椁之大夫礼葬之
D.乃诏禹舍宫中  /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禹有政绩的一组是           (  )
①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
②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
③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
④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⑤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
⑥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禹为人忠厚,别人送来的为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他一概不收;为了节约,他把田地房屋都给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B.张禹当官为民,任扬州刺史时,亲自察验,纠正了许多冤案;担任下邳相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老百姓能温饱自给。
C.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南巡祭祀江陵的园庙,张禹认为皇上不应该冒险到太远的地方去,于是派驿使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走到半路就回来了。
D.张禹深受邓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过了三公,因制定政策有功,被封为安乡侯,后又因身体不适,被免去了这一爵位。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3分)
译文:                                                         
②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3分)
译文:                                                            
③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20.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先 其 无 以 易 之 柔 之 胜 刚弱 之 胜 强 天 下 莫 不 知 莫能 行。
21.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来类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为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戴进学画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①。一时待诏② 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行古法入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③?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④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也、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⑤,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坎坷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选自清·毛先舒《戴文进传》)
注释:①天纵:上天所放任,上天赋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
 ②待诏: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候皇帝命令使唤。
③糈:粮食。  ④指:这里指手艺。 ⑤缣素: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
10.对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入妙     著:着色,上色
B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颔:点头
C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足:足够
D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   御:佩带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戴进最终成为著名画家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 ②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③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 ④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⑤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也、妇人御耳 ⑥能徙智于缣素 ⑦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 ⑧锻工耳,而命意不朽
A.①③⑥    B.①⑥⑧    C.⑤⑥⑦    D.⑤⑥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进原是个出色的金属工艺家,由于人们对这一民间工艺并不重视,他的许多精美的制作竟然被扔进炉子熔化了,戴进见了十分失望、难过。
B.戴进改而学画,艺成之后,名高于同时的画家,却受到皇帝近侍画臣的妒忌、谗毁,而以“穷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作者对这位平民出身的艺术家的坎坷不遇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C.本文选取了两件事概述戴进荣辱升沉的一生,一是宫殿进图,技高被妒;二是徒智嫌素,名高一时。文章精于剪裁,颇有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效果。
D.文中所写两事,徒斯嫌素发生于前,宫殿进图演绎于后,作者却先写后者。之所以用倒叙式结构,是因为宫殿进图乃戴进一生中重大的转沂,从此画家命运有了转机。作者先叙后事,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倒叙式结构的采用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3分)
                                                                      
(2)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3分)
                                                                      
(3)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叔略有巧思,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朝廷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遇之        礼:用礼节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周太祖见器之        功未就帝崩
B.高氏所诛            拜汴州刺史,号明决
C.上降玺书褒美        上悼惜久
D.叔略有巧思          朝廷叔略所在著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3分)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百 姓 为 之 语 曰 智 无 穷 清 乡 公 上 下 正 樊 安 定 征 拜 司 农 卿 吏 人 莫 不 流 涕 相 与 立 碑 颂 其 德 政 自 为 司 农 凡 种 植 叔 略 别 为 条 制 皆 出 人 意 表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3分)
②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①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②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②魏讽: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的有几千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以粲貌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容貌)丑陋
B.自以为西伯可规                    效法
C.下车即其甲卒                    修补,整治
D.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流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疾免,卒于家       西京扰乱,皆不就
B. 乃荆州依刘表       士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 然好贤不能用       故国危无辅
D. 收豪杰而用之       强记默识如此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3分)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B.此王公孙也,有异才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C.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D.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粲是王公之胄,被才学显著而且不以貌取人的蔡邕所赏识。蔡邕认为他家的书籍文章都应当送给王粲。
B.王粲借向太祖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懂得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不能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对读过的道边碑文能背诵下来,而且不差一字。他观赏别人下围棋,棋局坏了,他能把坏了的棋局恢复原样。从中可见他的“强记”和“默识”(暗中认识)能力。
D.王粲天性擅长算术。但他在作算术的时候,只能大略的弄清算术的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3)
②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