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曾...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1) D
(2)要做到“孝”,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答对一点得2分)
解析

(1) 两人都重视精神上的事奉。
参考译文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养活父母和饲养犬马怎样去分别呢?”
孟子说:“曾子奉养曾皙,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哲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一定回答‘有’。曾皙死了,曾元奉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便说‘没有了’——要留下预备以后再进用。这叫做口体之养。像曾子那样,才可以称为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核心考点
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曾】;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①,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②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信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情,、②才:质性、人的本性。
(1)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孟子“性本善”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性无善无不善也 ②陛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③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④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②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
(2)有人表现的不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于这一现象,孟子是怎样来解释的?(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 (宋史:《唐介传》)
5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
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D.复除宣徽使、知何阳知:管理
6.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帝怒,却其奏不视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若属皆且为所虏
D.皆帖伏以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②民以为利③遂劾宰相文彦博 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③⑤
8.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9.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又 虑 介 或 道 死 有 *** 直 臣 名 命 中 使 护 之 梅 尧 臣 李 师 中 皆 赋 诗 激 美 由 是 直 声 动 天 下 士 大 夫 称 真 御 史 必 曰 唐 子 方 而 不 敢 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译文:                                                                      
  (2) 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题。
李远,字万岁。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尝与群儿为战斗之戏,意气雄壮,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郡守见而异之,曰:“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
魏正光末,天下鼎沸,贼胡琮侵逼原州,其徒甚盛。远昆季率励乡人,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异同。远乃按剑而言曰:“顷年以来,皇家多难。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有异义者,请以剑斩之!”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乃相盟歃,遂深壁自守。
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麾下,甚见亲遇。太祖谓远曰:“孤之有卿,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岂可暂辍于身。”除大丞相府司马。军国机务,远皆参之。时河东初复,民情末安,太祖谓远曰:“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乃授河东郡守。远敦奖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末期月,百姓怀之。
远善绥抚,有干略,守战之备,无不精锐。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敌中动静,必先知之。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尝校猎,见石于丛蒲中,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就而视之乃石也。太祖闻而异之,赐书曰:“昔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
时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长,已有成德;孝闵处嫡,年尚幼冲。乃召群公谓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太司马有疑。”大司马即独孤信,明帝敬后父也。众皆默,未有言者。远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长,《礼经》明义。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即斩信。”便拔刀而起。太祖亦起曰:“何事至此!”远乃止。于是群公并从远议。出外拜谢信曰:“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亦谢远曰:“今日赖公,决此大议。”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9.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气雄壮,招麾部分部:通“布”,部署
B.正是忠臣立节之秋秋:时候
C.远善绥抚,有干略略:谋略
D.就而视之,乃石也就:于是
10.小题2:下列句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异议者,请以剑斩之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②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C.①就而视之,乃石也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①临大事,不得不尔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小题3: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李远“有器局”和“善绥抚”的一项是(   )
A.①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②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
B.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②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
C.①军国机务,远皆参之②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
D.①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②于是群公并从远议
12.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远幼年时就很有器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他指挥起来从容不迫,气势雄壮,符合行军布阵的方法,郡守看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将军。
B.魏正光末年,天下动乱,贼人胡琮率党羽进犯原州,李远兄弟打算率领乡人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意见分歧很大,李远晓以大义,软硬兼施,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深沟高垒坚守原州。
C.李远能文能武,既善于治军又精于理民;读书,并不寻章摘句;射箭,准而有力,有李广之风;理民,安抚教化,恩威并重,所以深为太祖倚重,把他看成左膀右臂。
D.在为太祖立嗣的问题上,李远不怕得罪大司马独孤信,据理力争,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连独孤信也认为李远做得对。
13.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3分)
译文:                                      
(2)曾未期月,百姓怀之。(3分)
译文:                                                      
(3)于是群公并从远议。出外拜谢信曰:“临大事,不得不尔。”(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文字借孟武子问仁这一话题,引出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仁的评价。
B.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
C.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D.从这段内容可知,孔子在评价人的标准就是“仁”。他把“仁”放在最高的地位。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