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了侠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答案
1. B
2. A
3.D
 4.(1)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解析
 1.“枉”应解释为“屈尊”。
2. ④指刺客的特点;⑤说的是严仲子;⑥指聂政的聪明、机智。
3. “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
4.无
【参考译文】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越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陈胜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等诸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为患。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功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③,称制④,与中国侔⑤。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 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 ③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④称制:自称皇帝。 ⑤侔:相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扰乱:扰攘、动乱
B、且番禺负山险              负:背靠
C、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被:给予
D、财物赂遗闽越              遗: 遗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南越尉任嚣病且死      ②吾攻赵,旦暮且下
B、①待诸侯变,会病甚      ②会使者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C、①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D、①岁余,高后崩,即罢兵  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称代前文的“秦为无道”
B、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  称代前文的“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
C、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   称代前文的“南越”
D、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  称代前文的“赵佗”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因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中国扰乱 ②恐盗兵侵地至此 ③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④颇有中原人相辅 ⑤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6、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⑵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汲黯字长儒,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急,复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故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借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比:紧挨着
B、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振:通“赈”,救济
C、黯耻为令,病归故里            病:生病
D、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内:朝廷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庄见惮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②荆柯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淤期
C、①列于九卿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D、①公卿借为黯惧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黯往视之             称代前文的“东越相攻”
B、上贤而释之               称代“汲黯”
C、择臣史而任之             称代“择臣史”
D、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称代“田蚡”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汲黯处理问题灵活机动的一组是
①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 ②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③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 ④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⑤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⑥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为人正直敢言,“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尽管出任地方官,也仍然上书直陈皇帝的过错,招致皇上大怒,“变色而罢朝”。B、汲黯认为天子设置公卿之官,就是要求他们匡正数过,尽管自己官职低微,并非公卿,但也不应因爱身而使朝廷受辱。
C、汲黯为谒者,经常代表皇帝出巡各地所到之处,都极力维护皇帝的尊严,宣示皇上的恩德,因而即使“矫制”,皇上也并不怪罪。
D、汲黯为地方官,遵奉黄老之说,崇尚无为而治,自己从不理事,事无大小,一切凭借手下人处理。由于方法得当,“岁余,东海大治”。
6、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
⑵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⒐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夫乘天地之正聊乘化以归尽
B.引壶觞以自酌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夙遭闵凶夙夜忧叹
D.犹蒙矜育不矜名节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