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不辜乎!”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晬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晬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三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资:资助
B.俾摄南郑令            摄:代理
C.乃除太常少卿          除:解除
D.时人多其正直          多: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加点的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勉乃哀之,上言曰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岂以谮言而***不辜乎
常以身翼蔽沛公
D.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A.(勉)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
B.(勉)政事条举,尽力吏也
C.终有能名,时称(勉)知人
D.遂授(杞)澧州别驾
14.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李勉言行正直的一组是
①若尽***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
③谒见,面陈王晬无罪
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⑤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在开封任职时,和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李勉认为把叛军俘虏一概处死,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劝肃宗网开一面,给那些洗心革面、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
李勉为受诬陷的王晬辩诬,使他免除了死罪,后来王晬还凭着自己的才能一再迁升,有很好的官声。
李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受到他的压制;又因为他坚持正义,贬了卢杞的官,被皇帝疏远,于是多次上表辞职。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②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答案
11.C12.A 13.B14.C 15.D16.①肃宗立刻命人驰马前往宽释,从此每天都有归顺者前来。②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奸邪,唯独陛下您不知道,这正是因为他奸邪啊。
解析
参考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虚玄之学。凭借皇亲的身份陪位典礼,历任至开封县尉。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况且汴州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处,城里居民多成分杂,被认为难以治理。李勉与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皇帝下诏一同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是被胁迫在那里作官的,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很同情他,对皇上说:“叛乱的元凶还没有消灭,天下的官员有一半陷入贼手被迫当了伪官,他们都想洗心革面,归顺朝廷。如果将他们***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恶的叛逆了。”肃宗立刻命人驰马前往宽释,从此每天都有归顺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晬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晬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他是被权贵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晬,急速上表给皇帝,王晬于是得到赦免,然而李勉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被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晬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能够尽力办事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任命他为太常少卿。王晬后来凭着推理选择的才能,被任命为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要重用李勉。正赶上李辅国受宠信,他想让李勉降低身份对自己行礼。李勉不向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压制。卢杞从新州员外司马被提升为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扣住表章,停止执行诏书,就给了卢杞一个澧州别驾的官。一日,皇上对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是奸邪小人,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回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奸邪,唯独陛下您不知道,这正是因为他奸邪啊。”当时人称赞他的正直,然而他从此被皇帝疏远。屡次上表辞去职位,于是(皇帝)免去了他宰相的实缺,又加封给他太子太保的荣誉衔。贞元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庾冰字季坚。兄庾亮以名德流训,冰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亮常以为庚氏之宝。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预讨华轶功,封都乡侯。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出补吴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初,导辅政,每从宽惠,冰颇任威刑。殷融谏之,冰曰:“前相之贤,犹不堪其弘,况吾者哉!”范汪谓冰曰:“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御之道。”冰曰:“玄象岂吾所测,正当勤尽人事耳。”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
成帝疾笃,时有妄为尚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除都督武昌,以为翼援。
冰天性清慎,常以简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曰,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人以此称之。
赞曰:季坚清贞,毓德驰名,处泰逾约,居权戒盈。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礼朝贤,升擢后进   擢:提拔    B.由是朝野注心   注:倾注
C.推问,果诈   推:推举            D.敛以时服   时:普通
13.下面6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庾冰“清慎”品格的一组是
①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
②预讨华轶功,封都乡侯。
③冰惧权盛,乃求外出。
④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⑤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
⑥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冰认为靠宽宏是处理不好朝政的,所以他很注重威势和刑法的作用,
B.庾冰不相信星象之说,坚持勤恳努力按自己的意思来处理好人的事情。
C.庾冰恼怒次子借用公家丝绢的行为,气得打了他,并买绢来归还公家。
D.为了避开权贵者的权势,庾冰毅然主动地要求从京城外调去镇守武昌,
15.史书对庾冰所下的“赞语”与其所依据的史实,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坚清贞——据全文史实对庾冰的总评价。
B.毓德驰名——进号左将军……又进车骑将军。
C.处泰逾约——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
D.居权戒盈——冰惧权盛,乃求外出。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亮常以为庾氏之宝。
(2)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御之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引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1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意思是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
B.必与同食:一定让他跟你吃同样的饭,意为吃饭不要亏待他。
C.如朱家指:意思是说你朱家指教的那样去进言。
D.推刚为柔:变刚强为软弱,意思是说季布能伸能屈。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高祖购求布千金
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C.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夫忌壮士以资故国
1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B.置(之于)广柳车中。
C.滕公留(于)朱家饮数日。
D.朱家亦以此名闻(于)当世。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②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③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同周家。
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
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16.翻译I卷文言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5分)
①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3分)
②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①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以大乡,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贼 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旧唐书·张巡传》,有删节)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④?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①繇:茂盛;通徭;通遥,远;通谣,歌颂;读yóu,由,从②癯(qú):瘦。
③远: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一起卫睢阳,被俘而死。④逆遁:预先逃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被创不顾  被:遭受    B.有诏拜巡御史中丞 拜:授予官职
C.皆官开府、特进 官:做官 D.吾恨不割肌以啖众 恨:恨不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所交必大人长者                B.①乃***以大乡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且上存亡莫知             D. ①不与庸俗合
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3.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巡)气志高迈,略细节    B.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
C.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   D.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更调真源县令,一下车就诛***豪猾大吏华南金;守睢阳,斩叛将六人;食尽,
***妾以大乡;城陷被***,保持了高尚的节义。
B.张巡“晓战阵法”,深知睢阳的战略地位,以创残之兵坚守孤城以蔽江南,阻遏了叛军的攻势;后来虽欲撤退,终因“帅饥众行,必不达”而只有孤注一掷和叛军血战到底。
C.安禄山反叛,身为真源令的张巡起兵讨贼,身经百战,被皇帝授予中丞御史,后来死守睢阳,城陷被***,成为一代死节名臣。
D.张巡任清河令时“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人相食的惨 剧是为局势所迫不得已而造成的。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韩愈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章的行文语气看,曾有人对张巡、许远颇有微词,韩愈是文有所指,为张、许二人辩诬并赞扬了张、许死守睢阳的历史功绩。
B.文章从“守”与“弃”两方面谈论睢阳保卫战的利害关系,肯定了张、许死守睢阳对削平安禄山叛乱的重要意义。
C.韩愈从唐朝平叛的全局出发,精辟地指出睢阳保卫战“守一城,捍天下”的战略意义,赞扬了张、许以少胜多,力保江淮不失、天下不亡的历史功绩。
D.韩愈对睢阳保卫战“守”与“”的评说体现了文章开头部分中对张巡“晓战阵法”的评价。
1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阳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1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
臣请为王言乐
1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 (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自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派使者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16.翻译上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2)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道歉
B、起事其子武侯          事:侍奉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臣娶君女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撤除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①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①然行之于楚②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A ①将而攻齐,大破之    ②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 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 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 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身之祸。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吴起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其军事著作《兵法》在世上广泛流传。
B、借用吴起劝说武侯推行仁政,而自己在楚国行事刻暴少恩,说明“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道理。
C、司马迁认为正是由于吴起行事残暴狠毒,缺少仁德,才招致在楚国的***身之祸。
D、吴起既事鲁君,又事魏文侯、武侯,终事楚悼王,太史公认为他缺乏从一而终的忠君思想。
16、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2分)
⑵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