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刘安世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元,宋哲宗年号。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咨尽心行已之要         咨:询问。
B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   迁:升官。
C初除谏官,未拜命       除:免职。
D啖以即大用             啖:利诱。
2、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B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D梁师成用事
3、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光教以诚         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
啖以即大用       或师焉,或不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孝正直的一组是( )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⑤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登进士第,不就选。
(2)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答案

1. C(拜官授职)
2. B(A指任谏官; C指有胆识,敢作敢为; D指当权。)
3. A(以介词,都解作“用”。或,有时;有的人。)
4. D(②刘安世向母亲说的不就任的托辞; ⑤写他在家时没有懈怠的面容,久坐而不倾身依靠)
5. B(刘安世的父亲一生都想做谏官却没能做成,最终只任太仆卿。)
6. (1)(刘安世)中了进士,却没有去参加铨选。
(2)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着你去。
解析

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最后任太仆卿。刘安世考中了进士,没有去参加铨选,向司马光求学,询问尽心行已的要旨。司马光用诚信来教导他,并要求他从不说假话开始。授官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后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在家中居住时也从没有懈怠的面容,坐了很久也不会侧身倚靠。写字从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他忠孝正直,都是效法司马光。年老以后,朝廷上的各位贤人差不多死光了,(而他)岿然独立于朝廷上,并且名望更加显赫。(宦官)梁师成把持朝政,心中叹服他的才德,找到一个安世身前身后奔走的名叫吴默的小吏,让他带一封信给安世,用封大官来引诱他。吴默劝他为子孙们考虑,安世笑着回答:“我如果要为子孙考虑,就不会是这样子。我想做元年间的完人,好到九泉之下见我老师的司马光。”退还了梁思成的信不予理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刘安世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代理
B.墨者多自免去      墨:贪污,不廉洁
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加快,迅速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B.礼官辄表贺                      一鸣辄跃去
C.率夺还之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臣请为王言乐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听说他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疏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B.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列项目、条目
C.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5分)
译文:                                                             
(2)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造:到,往
B.寡人奉先君之宗庙                     奉:继承
C.王之走狗已具矣                         具:具备,完备
D.宣王谢曰                                   谢:感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今王有四焉                         青麻头伏焉
C.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D.斗趋见王为好势                  如今人方为刀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2)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2.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为司隶所纠                    
B. 然为清慎者所鄙
C. 不拘礼制                       
D. 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制,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以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箫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主于永安病笃                  笃:(病)重
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申:实现
C.亮自表后主曰                    表:表明,表白
D.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              案:察看,考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7.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原文最后一段议论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诸葛亮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政治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B.作者告诉人们,要治理好国家,管理者就应当做到律令严明、赏罚公平。

20081013


 
C.客观地指出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点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D.委婉含蓄地规劝后世君王,要吸取“连年动众”的历史教训。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2)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