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①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②,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乎,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③,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乎,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乎?”
                     ——《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注】① 故:通“顾”,解释为“难道”。  
   ② 钟离子:人名。下文的“叶阳子”、“北宫”、“婴儿子”、“子仲”       都是人名。
   ③彻其环瑱:拿掉自己佩带的耳环。
1、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粮者亦食      ②无衣者亦衣      ③王齐国
A、①食,名词,食物    ②衣,动词,给衣服穿  ③王,名词,君王
B、①食,动词,给食物吃  ②衣,名词,衣服    ③王,名词,君王
C、①食,动词,吃食物   ②衣,动词,穿衣服   ③王,动词,称王
D、①食,动词,给食物吃  ②衣,动词,给衣服穿  ③王,动词,称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发出
B、岁亦无恙耶              岁:收成
C、民亦无恙耶              恙:小病
D、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如果
3、“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中的“处士”应该指的是( )
A、爱护百姓,能够为百姓着想的人
B、善于处理朝中各种繁杂事务的人
C、忠心耿耿,能够成为皇帝心腹的人
D、仁爱贤明却不被重用,从而隐居的人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威后询问齐使的言谈反映出她以民为本的思想。
B、齐国在用人方面还未做到人尽其用,还存在着埋没人才的问题。
C、通过赵威后的言谈,我们可以看出她非常注重运用教化来治理百姓。
D、赵威后重视人才,她对齐国忽视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以及子仲感到不满。
京 房 与 汉 元 帝 共 论 因 问 帝 幽 厉 之 君 何 以 亡 所 任 何 人 答 曰 其 任 人 不 忠 房 曰 知 不 忠 而 任 之 何 邪 曰 亡 国 之 君 各 贤 其 臣 岂 知 不 忠 而 任 之 房 稽 首 曰 将 恐 今 之 视 古 亦 犹 后 之 视 今 也
                       ——《世说新语·规箴门》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答案

1、D2、A(A项中的“发”应解释为“打开”。)
3、D(“处士”是什么人,必须把握全文来分析。如果选A,就是只注意到他们的仁爱,却忽视了他们不被重用的现实。)
4、D(D项错在,在赵威后眼中,子仲是个无用之人,不是人才。)
5、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6、京房和汉元帝一起谈论,趁便问元帝:“ 西周幽、厉二君为什么败亡 ?所任用的是什么人?”回答说:“他任用的人不忠诚。”京房说:“知道不忠诚还任用他,为什么呢 ?”说 :“亡国之君都以为他的臣下是贤德之臣 ,哪里是知道不忠还任用他们?”京房跪拜道:“只怕我们今天对古人的评论,也像后人对今天的评论。”
解析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尚未打开,赵威后问使者说:“收成还好吗?百姓也好吗?齐王也好吗?”使者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您,如今(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难道可以舍弃根本而去问末节的吗?”(赵威后)于是进一步问使者说:“齐国有一个隐士叫钟离子,还好吗?这个人的为人,有粮的他给食物吃,无粮的他也给食物吃;有衣服的他给衣服穿,无衣服的他也给衣服穿。这是帮助齐王养育他的百姓的人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叶阳子还好吗?这个人的为人,可怜那些老而无妻或无夫的人,体恤那些少而无父或老而无子的人,帮助那些困难穷苦的人,补济那些生活中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安息他的百姓的人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北宫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拿掉自己佩带的耳环,到老了也不嫁人,来养活她的父母。这是带领百姓作出孝敬之事的人啊,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隐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位孝女不能上朝,(齐王)凭什么在齐国称王,把百姓当作子弟?於陵的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的为人,上不向国君称臣,下不能治理自己的家,中不能同诸侯交往。这个率领百姓而对国家毫无用处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掉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④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
【注】① 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 蒉(kuì):草编的筐子。
   ③ 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 夜邑、淄上:地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      凭借
B、上车弗谢而去           致谢
C、先生志之矣            记住
D、乃援枹鼓之            抱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车弗谢而去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 若毒之乎
D、所以不胜者也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下列五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田单攻狄不能成功的一项是( )
①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② 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
③ 上车弗谢而去  ④ 有夜邑之奉,淄上之娱  ⑤ 士卒无生之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所说的“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即指即墨。当时,齐国的大部分领土已被燕国占领,战争形势对田单很不利。
B、田单地少兵弱,却能够战胜强大的燕国,是因为他领导有方,在大战之前善于激励士卒斗志,振奋士气。
C、听了鲁仲子的分析,田单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墙,并亲自立于险境,击鼓助威,最终战败狄人。
D、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溺于欢娱,已经丧失斗志。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 王 薨 文 王 即 位 和 乃 抱 其 璞 而 哭 于 楚 山 之 下 三 日 三 夜 泣 尽 而 继 之 以 血 王 闻 之 使 人 问 其 故 曰 天 下 之 刖 者 多 矣 子 奚 哭 之 悲 也 和 曰 吾 非 悲 刖 也 悲 夫 宝 玉 而 题 之 以 石 贞 士 而 名 之 以 诳 此 吾 所 以 悲 也 王 乃 使 玉 人 理 其 璞 而 得 宝 焉 遂 命 曰 和 氏 璧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加线文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⑴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如菜农。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的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己不如农民。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⑵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问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以为他的批评对吗?为什么? (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痛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洁其行而秽其迹秽:使……污秽
B.貌寝,口吃而辩寝:丑陋
C.诵古诗,裴回至月黑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D.羽野服挈具而入野服:穿田野人的服装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虽是竟陵禅师智积在河边捡到的,但他并不想跟随智积削发为僧,他生性诙谐,曾任优伶的老师。
B.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从《易经》卦辞中取得的,他尽管口吃,但很善辩。他治学严谨,待人守信。
C.陆羽写了《茶经》后,人们便称他为“茶仙”,茶商还用陶瓷铸他的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
D.茶商每卖十件茶具,便送人一具陆羽瓷像,为防止自己被人当作摇钱树,陆羽写了一部《毁茶论》。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4分)
译文:                                                                          
⑵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度之!”
9、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与所给例句中加点的“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A.至若春和景明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D.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0、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B.幼吾幼
百姓之不见保以及人之幼
C.度,然后知长短D.吾力足以举百钧
王度之!”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11、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B.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有复于王者曰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2、小题4:下列对本文段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段选自《孟子》,文中孟子极力宣传了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指出“王之不王”是因为齐王没有实行仁政,而不是做不到。
B.文中引用了《诗经》的内容,借以说明推行仁政,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再推而广之,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C.“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互文的句子,意即“推恩”可以“保妻子”,也可以“保四海”;“不推恩”则保不了“四海”,也保不了“妻子”。
D.文段中突出运用了比喻、比拟、对比和排比等手法来加强说理的气势,正体现了《孟子》善喻善辩、咄咄逼人的语言特色。
13、小题5:把下列画线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通《五经》。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帝大欢乐。御制《楚辞》一章,命词臣赋《醉学士诗》。又尝调甘露于汤,手酌以饮濂曰:“此能愈疾延年,愿与卿共之。”又诏太子赐濂良马,复为制《白马歌》一章,亦命侍臣和焉。其宠待如此。九年进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赞善如故。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又明年,来朝。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弘治九年,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8.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尝讦人过讦:揭发
B.间召问群臣臧否臧否:善恶,优劣
C.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采:文采
D.每燕见,必设坐命茶燕见:燕通“宴”,指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子
9.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宋濂“性诚谨”和“受帝宠侍”的一组是   (   )
A.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B.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又诏太子赐濂良马,复为制《白马歌》一章
C.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
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D.以亲老辞不行
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
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濂通晓《五经》,被朝廷征召,教授太子先后十余年,太子对他十分恭敬。后来宋濂因与胡惟庸结党而获罪,皇后太子力救,方免一死。
B.宋濂与刘基都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二人皆负盛名。宋濂很孝顺,最开始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他很有才学,做官后,皇帝重视文治,征召青年才俊,就让宋濂做了他们的老师。
C.宋濂为人坦诚恭谨,他的住所命名为“温树”。如果客人有问起宫中事,宋濂就指指居室的署名给人看,以示不想谈。
D.皇帝对宋濂颇为宠信,曾在朝堂上当众称赞宋濂为贤者。宋濂不擅饮酒,皇帝曾勉强他喝了三杯,以致他醉不成步,皇帝很高兴,还亲自写了《楚辞》一章,由此可见君臣关系融洽。
11.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5分)
译文: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