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贵顺物情物:人  B.宫中卑湿卑:低下
C.陛下本怜百姓 怜:同情   D.隋炀帝志在无厌厌:满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吾负神明,而使汝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唐太宗崇尚俭约的一组是(  )
  ①朕有气疾,岂宜下湿? ②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③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④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 ⑤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 ⑥公所奏对甚善!
A.②④⑥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
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A
小题:D
小题:(1)拿自己的***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2)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 (3)(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3分)
解析

小题:(怜:爱怜)
小题:(A“并且”,连词,表递进/“因而”,连词,表因果;B“来”,连词,表目的/“因为”,连词,表因果;C无义,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在”,介词,表处所;D.“(如果)……那么……”,连词,表假设。)
小题:(①是说唐太宗有气息不顺的毛病,不适宜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③是讲唐太宗主张爱惜民力;⑤是魏徵对唐太宗崇尚俭约的结果的评价。)
小题:(魏徵认为,隋炀帝喜欢奢侈,他为了奢侈而滥施刑罚,导致亡国。并非从“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
小题:见译文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当年大禹开凿九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力极多,而没有怨言,是因为民心希望这么做,而为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秦始皇兴建宫室,而百姓多指责议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可知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20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
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台上的楼榭里,如今夏署尚未消退,秋季绵绵细雨刚刚开始,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唐太宗说:“我有气息不顺的毛病,怎适宜于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请,就会花费很多钱财。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因为不愿用掉相当于10户人家家产的经费而作罢。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公卿大臣们再三恳请,太宗始终没有同意。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 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魏徵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拿自己的***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 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强:勉力。
B.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向:仰慕。
C.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居:居住。
D.性宽易,与之接者。接:交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                   
A.刑部、大理罪人。B.因权势以请。
C.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D.皆自谓可见肺肝。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   )
A.因权势以请。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出财为偿所亡。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两川……    以资政殿学士行。
D.乃得去,莫不流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袁滋“慈惠”的一组是                 ①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②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③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④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⑤耆老遮道,不得去。
⑥滋畏不得全,久不进。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③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仁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实现了皇上的意图。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公孙景茂,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稍迁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召拜汝南太守,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病者,景茂减俸禄为汤药,多方振济之,赖全活者千数。上闻嘉之,诏宣示天下。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人,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女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仕,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临淄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日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北史·循吏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迁太常博士。稍:渐渐。
B.属平陈之役。属:正值。
C.上优诏听之。听:聆听。
D.论者称为良牧。牧:指州的长官。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以母忧去职                     属平陈之役赐以马舆                       便道之官
周武帝闻而召见

D.


 
C.

 
                  论者称为良牧野祭而去                         景茂减俸禄为汤药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德化: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
B.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秩俸:官吏的俸禄。
C.有修理者,……乃褒扬称述。修理:整修,使坏的东西恢复原状。
D.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都会:大会,集会。
小题4: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景茂德政措施的一组是(  )
①察孝廉,射策甲科。           ②法令清静。
③多方振济之。                 ④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⑤阅视百姓产业。               ⑥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
小题5:下面对文意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景茂是北朝著名的好官吏,历任魏、周、隋三朝,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B.景茂博涉经史,在担任太常博士时,做了很多对统治者有损的事,因为言之有理,被人称为“书库”。
C.景茂担任过济北、汝南二郡太守,息州、道州二州刺史,还当过太常博士、高唐令、大理正等官,中间两次去职,一次是以母忧,一次是致仕,最后卒于任上。
D.景茂救助孤弱,深入百姓,阅视产业,以善化恶,使百姓人行义让,有无相通,互相帮助,几百户的村子,好像一家一样,深得百姓爱戴。
小题6:翻译下面语句。
①上闻嘉之,诏宣示天下。
②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易:轻视。
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
D.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完:保全。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受业:传授学业
B.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敛迹,收敛形迹。
C.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
淫祠:无节制地祭祀。
D.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保险:占据险要的地势。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今絷者从,而捕未已。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
B.
C.
D.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组是         (   )
①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②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履曰:“……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⑤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⑥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履自幼熟读史书,曾被聘为浙东郡学正,后转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当地的凶悍习俗,他着力打击奸人恶事,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B.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了乡邻;又用缚责巫人、丢弃神像的方式断绝了淫祠。
C.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避免了一场反叛,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募兵时只登记招收愿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D.吴履任潍州知州后,常以百姓为念。鉴于牛羊容易生病死亡,他改变了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这种变化使得潍地民众的财产未受任何损失。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2)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新决狱
周新,南海人。……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帝知新,所奏无不允。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之,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俣者捕鞫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人;发树,果曲子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其他发奸   伏,皆此类也。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节选自《明史·周新传 》、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周新“善决狱“的一组是               
①贵戚震惧
②新召商妻讯之
③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
④新意僧***人……鞫实,磔僧
⑤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周新判案,符合科学推理的有“布商案”和“寺僧***妇人案”,而“商人失金案”、“商人失金案”、“劾罢县令”等并非科学。
B.本文对周新弹劾不法权贵,安置犯人,善于决狱,惩治贪官诸方面作了或略或详叙述。
C.本文对周新审案做了较详的描述,这与文章开头“以善决狱称”的论断相呼应。
D.本文在记叙周新判案明察真情的同时,也显示出他有些酷吏色彩,如“妻与所私皆论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琼传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衤遂      吊之。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不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须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循,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下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羡慕,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十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新唐书·秦琼传》
小题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秦琼英勇善虎的一组是                 (   )
①乃升楼拔贼旗帜,***数十人
②独叔宝捍卫得免
③策其马谢世充
④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⑤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对他看重有加。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B.秦琼是一个义士,当他认识到王世充并不是治平乱世的明主要去投靠唐高祖时,他还冒着危险去向王世充辞行。
C.秦琼英勇善战,每逢敌军有骁将精兵耀武扬威时,秦王总是派他去攻取。他每虞必胜,因此很是自负。
D.秦琼一生戎马倥偬,历经两百余战,累官进爵,多受封赏。去世后陪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