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援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封进,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明年,贼薄近郊。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缙彦慢弗省,邦曜太息而去。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经。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衙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麾。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治含殓,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邦曜絷香母诱之絷:拘禁
B.贼薄近郊薄:迫近
C.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檄:檄文
D.择士人归之归:出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忠贤欲困之②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B.①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②邦曜以副封上
C.①邦曜不为封进②辄为居民所麾
D.①邦曜太息而去②捧帚凝视而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施邦曜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得知皇上已死,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C 檄:发檄文告知
小题2:D 均为连词,表修饰    A前者为代词,指施邦曜;后者为助词,的。B项前者为连词,表目的;后者为介词,拿,用。C项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介词,被。
小题3:B 用计巧擒盗贼是施邦曜任漳州知府时的事情。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施邦曜,字是尔韬,是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不喜欢做官,改任顺天武学(顺天府培养将才的学校)教授,历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职,后晋升为员外郎。魏忠贤兴建三殿工程,各部门的官员都到魏忠贤的府上走动,只有邦曜不去。,魏忠贤想难为他,让他拆北堂,限期五天,正赶上大风吹倒了房屋,没有受到魏忠贤的责备。
调任屯田郎中,不久调任漳州知府,全部掌握了所属各县犯罪头目的名字,每次抓捕都能成功,全郡都惊奇地认为他是神人。盗贼刘香、李魁奇横行海上,施邦曜抓住刘香的母亲来诱捕他,刘香就擒。李魁奇提及郑芝龙(当时的海盗)的事请求招抚,施邦曜告诉巡抚邹维琏联手讨平了这股海盗。后任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等职时,都有着很高的声望。
有人赠送给施邦曜一幅珍贵的朱墨竹画,他姐姐的孩子在一旁让他收下。他说:“不行。
我接受了它,他将乘机向我提出要求,我也就向他表明了有可达到私人目的的后门。”施邦曜生性喜爱山水,有人劝他去峨嵋游玩,他说;“上级官员游览,下级官吏就要应付接待,这样会花费百姓许多的财物。”他廉洁爱民到了这样的地步。
他历任两京光禄寺卿,后改任通政使。黄道用被贬官后,又被捕入狱。国子监学生涂仲吉上书申诉,邦曜不给他上报,却在封后写上:“书不必上呈,但言论可以保留。”涂仲吉弹劾邦曜,邦曜将副封呈上。皇帝见到他写的话,很愤怒,将仲吉关进监狱,撤消了邦曜的官职。过了一年起用他做南京通政使。进京晋见皇帝,陈奏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个方面的事,皇帝改变了脸色采纳了。离开京城三天,皇上命宫中的使臣召他回来,说:“南京无事,留在这里为我效力。”正当吏部推举刑部右侍郎,皇上说:“邦曜清廉公正,可以辅助副都御史。”
第二年,贼寇逼迫京城。邦曜告知兵部尚书张缙彦发檄文通令天下竭力保护皇上,缙彦怠慢不发通告,邦曜叹息着离去。京城陷落,赶往长安门,听说皇上驾崩,痛哭着说;“主上为社稷而死,作臣子的怎能苟且偷生!”就解下腰带自尽。仆人解救下来使他苏醒过来,邦曜抱怨说:“你误了我的事!”贱寇满街都是,不能回家,见到院门就想上吊,却被居民放下来。于是让家人买来信石(砒霜)放在烧酒中,就在路上服下,吐血而死。  
有个叫鲁时生的人,是老家的与邦曜同年的生人,做庶吉士,死在京城。邦曜亲手为他入殓,把女儿嫁给他儿子为妻。曾经买过一个使女,让她洒扫庭院,到了院子的东面墙角,拿着笤帚凝视着哭泣。邦曜感到奇怪而问她,说:“这是我先人御史的宅院。当时曾在这里掉过耳环,不觉就感到伤心。”邦曜就拿出女儿出嫁的钱,选了个读书人把她嫁出去。他内心忠厚到了这个地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选自《论语·里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选自《论语·里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选自《论语·子张》)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D.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胸有仁德,胸有国家,要注重仁义。
(2)从上面选段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石焉,翳于奥草翳:遮蔽
B.视其蓄,则溶漾纡馀纡馀:曲折萦回的样子
C.公之择恶而取美择:选择
D.林麓之崖,间厕隐显间厕:交杂错置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石焉,翳于奥草②有泉焉,伏于土涂.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④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带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辇山石,沟涧壑B.芟其芜,行其涂
C.视其蓄,则溶漾纡馀D.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小题4:联系全文,对本文内容与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即小见大,化无为有,以新堂为媒介,借事明理,托物言理,言从新堂而起,意却在新堂之外,把题旨确立在如何为政上,内容充实,立意颇高.
B.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叙发端,经叙而议,议后再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会贯通,做到景情事理的和谐统一.
C.文章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散中有整,参差多变,音节徐疾相济,形成一种行文流畅,顿挫有节的艺术风格.
D.从整体上看,文章结构以翻腾开合,跌宕多姿取胜,且在直起直落中饶有映衬,对比之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 "曰:"纵而来归,***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B.是上贼下之情也贼:揣度,揣摩
C.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束
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本:根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C.然此必无之事也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小题3:《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下面表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B.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D.信义行于君子,而形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
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
C.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屡为之,则***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记新疆边防
纪昀①
戊子②昌吉③之乱,先未有萌也。屯官以八月十五夜犒诸流人,置酒山坡,男女杂坐。屯官醉后,逼诸流妇使唱歌,遂顷刻激变,戕***屯官,劫军装库,据其城。十六日晓,报至乌鲁木齐,大学士温公促聚兵。时班兵散在诸屯,城中仅一百四十七人,然皆百战劲卒,视贼蔑如也。温公率之即行。至洪山口,守备刘德叩马曰:“此去昌吉九十里,我驰一日至城下。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非百余人所能办也。且此去昌吉皆平原,玛纳斯河虽稍阔,然处处策马可渡,无险可扼者。所可扼者,此山中一线路耳!贼得城,必不株守,其势当即来。公莫如驻兵于此,借陡崖遮蔽,贼不知多寡,俟其至而扼险下击,是反攻为守,反劳为逸,贼可破也。”温公从之。
及贼既至,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令于众曰:“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命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幸所乘皆屯马,未经战阵,受创必返走,尔等各擎枪,屈一膝跪,但伏而击马,马逸则人乱矣!”又令曰:“望影鸣枪,则枪不及贼,火药先尽,贼至反无可用;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俄而贼众枪争发,砰訇④动地。德曰:“此皆虚发,无能为也。”迨铅丸击前队一人伤,德曰:“彼枪及我,我枪必及彼矣。”举旗一挥,众枪齐发。贼马果皆横逸,自相冲击。我兵噪而乘之,贼遂歼焉。温公叹曰:“刘德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⑤徒善应对趋跄⑥耳!”故是役以德为首功。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三十一岁中进士。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博古通今,机智诙谐,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先后历时十九年,编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②戊子:乾隆33年,1768年。③昌吉:新疆省县名。④砰訇(pēng hōng):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此指枪弹声。⑤参将:官名,与今之上校相等。都司:都指挥使司,为四品武职。⑥趋跄:趋行快步走,这里形容依附权势的样子。见《诗·国风·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未有萌也萌:征兆,迹象
B.然皆百战劲卒劲:强劲有力
C.马逸则人乱矣逸:安逸
D.我兵噪而乘之乘:追击
小题2:下面六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德“临阵镇定”的一组是(  )
①视贼蔑如也                ②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
③公莫如驻兵于此            ④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
⑤敢先鸣者,手刃之          ⑥举旗一挥,众枪齐发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昌吉之乱时守备刘德叩马献策、临阵从容的动人事迹,三言两语便把一个其貌不扬却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将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屯官醉后逼迫诸流妇唱歌,结果诸流妇奋起反抗,***了屯官,抢了仓库,占据城池,酿成一场变乱。
C.城中守军虽然只有一百五十来人,但都是些身经百战的将士,在刘德的正确指挥下,很快就全歼了上千反贼。
D.叛乱分子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骑的马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屯马,所以守军的火枪一响,他们就互相冲撞,乱作一团。
小题4: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4分)
译文:                                                                    
⑵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3分)
译文:                                                                    
⑶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 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征明。寻以字行,更字征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 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④,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⑤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跅弛:放纵。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⑤堪舆:风水。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诡:妄言
B.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鄙薄
C.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诚意
D.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以:介词,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文征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
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
⑤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文征明并不出色,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并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B.文征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方面日益精进。
C.文征明在吴郡中很有名望,农夫、妇女、儿童大体上都是因为书画而知道他的。
D.文征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征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4分)
(2)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3分)
(3)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