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黄鲁直敬重苏轼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
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②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
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
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
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
答案

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 
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
②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②
解析

1、关键词:①县,通假字,“悬”,“县东坡像于室中”,根据意思可以推断出来。
2、疑难句子: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蚤”,同“早”;“衣冠”是动词,两个词
3、根据后文“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黄庭坚听了这话以后,诚惶诚恐;前文他悬挂苏轼的像,十分尊敬可以推断,黄庭坚十分敬重苏轼;黄庭坚是苏轼的弟子……可以推断出来
[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
【译文】
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
核心考点
试题【黄鲁直敬重苏轼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③,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⑤恐不能遍览。喁喁⑥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释]①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②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③贷:办货。④浸:水。⑤諰諰(xǐ xǐ):恐惧的样子。⑥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⑦脚气:指脚气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寄居③甘④旨⑤贾⑥贮⑦膏⑧迄⑨匝
2.翻译: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释①阙: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刍狗: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代还: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孝义世被旌显被:受到
B.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毁:诽谤
C.故可易之以宽简易:代替
D.祠祝毕,刍狗捐捐:捐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敬则志向远大,品行高洁。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见他,觉得他很非同一般。
B.武后执政之初为了稳定政权鼓励告密大施酷刑,而在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应当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
C.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最终导致亡国。
D.朱敬则为人正直,与一些有名望的学者一起参与了《三教珠英》的编撰工作,受到世人的称赞。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3分)
译:
(2)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3分)
译:
(3)仁义尚尔,况其轻乎?(3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注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据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
子路曰:“桓公***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
小题1: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3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孔子为什么说管仲不死是“仁”的表现?(3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西湖香市  [明]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 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①之珍异,皆集焉。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香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吹笙之聒帐②;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涛饥洊③,民强丰饿死。壬午虏鲠④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⑤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蛮夷闽貊(mò):泛指少数民族。②聒帐:通宵宴饮,管弦齐奏的热闹景象。③)洊(jiàn)饥:连年饥荒。④虏鲠:指盗贼横行。⑤抽丰: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尽:终止
B.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日:每天
C.凡四阅月方罢凡:总共
D.断无此二地矣断:判断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叙述从山东、嘉湖前来普陀寺、天竺寺进香的人,与西湖边的人做买卖,交代了香市的由来。
D.第二段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香市热闹繁荣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崇尚村野淳 朴生活的情趣。
C.第三段写“轻薄子”将前人诗句改为“还把杭州送汴州”等,反映了百姓对太守刘梦谦的不满和讽刺。
D.作者借香市的兴废,反映于杭州的衰落,透露出沧桑之感,表达了天灾可怕但人祸更为致命的思想。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4分)
译:
(2)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5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 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②人之膏粱③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丈绣④也。”         (《孟子·告子上》)
注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②愿:羡慕。③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④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想到罢了。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C.在孟子看来,厌恶膏粱文绣的生活,安贫乐道,修仁养义,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真正可贵的。
D.选段引用《诗经》的话,意在说明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和绣花衣裳。
小题2: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