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为莫己若
A.申之以孝悌之义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D(A至于,到达。B东面,面向东。C面目,脸)
小题2:B(名词活用状语。A名词作动词,C动词作名词,D使动用法)
小题3:B(宾语前置。A介词短语后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
附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懂得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李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焙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 “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我。”众骇曰: “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竞。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蛡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 “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 “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及灌溉,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邕管所隶安平州,其酋恃险,谋聚兵为边患,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即日叩头谢过,焚彻水栅,听太府约束。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 “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①秦熺:秦桧之子
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寻:不久
B.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穷竟:追究到底
C.浩遣单使谕以祸福谕:口谕
D.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谮:诬陷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浩“正直”的一组是
①或拉浩行,毅然不往           ②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我
③浩争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   ④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⑤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         ⑥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都去拜见他,李浩毅然不去。
B.台州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于是禁军中有人图谋作乱,被李浩用语言震慑住。李浩查出为首的四个人,施以黥刑后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C.朝廷买米八万石,李浩检举负责的官员克扣官钱。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跟着附和,李浩力争严查,得到皇上认可。
D.李浩为人傲慢,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对用金钱诱惑他的小人,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用尽各种方法,但是皇上始终保全庇护他。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并 海 有 宿 寇 久 不 获 浩 募 其 徒 自 缚 赎 罪 即 得 其 魁。
(2)翻译:
①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4分)
译文:                                                                        
                                                                              
②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祭十二郎文(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
  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妆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日:“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竞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致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D.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小题3: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小题4: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3)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17题。(共10分)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称: 相称,符合
B.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气: 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
C.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位居第一
D.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益:好处
小题2:选出与例句中“其”指代内容相同的一项
例句: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A.称其气之小大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著名的文论,作者首先具体地说明了“养气”的新涵义,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修养。还论述了怎样“养气”的问题,篇末才点明文题。
B.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安邦兴国,抚四夷,使天下无忧矣。
C.刚十九岁的苏辙写了这封信求见韩琦,通篇之中少见为求幸进而谀颂显达,为得功名而摇尾乞怜的俗相。相反,他以“百氏之书”为“古人之陈迹”,意欲施展才具追配古人的岸然自命之气溢于言表。
D.全文采用相互对照的写法,突出自己的游历。文章行间茂密,无懈可击,风格纡徐澹泊、秀杰清落。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2分)
⑵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③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⑥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并②禽③举④副⑤恤⑥说⑦遣还⑧罢⑨得⑩躬⑩犊⑩课
2.翻译:
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②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③移书敕属县
④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
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
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