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与于襄阳书①韩 愈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来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这是韩愈所写的一封请求引荐的信。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於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韩愈以郭隗自比,用谦逊的口气希望得到提拔。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休光休:美好
B.未始不相须也相须:互相依赖
C.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负:仗恃
D.未尝干之干:从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B.然而千百载乃相遇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D.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5分)
(2)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5分)
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A
小题:(10分)(1)我从旁边听说阁下具有不平凡的才能,立身行事不同一般,道德方正而工作讲究实际(大意1分,“侧”“不世之才”“道方”“事实”各1分。)  
(2)社会上狭隘而无远见的人,既然不值得把情况告诉他;磊落而卓越伟大的人,又不肯听(我的倾诉),那我就只好相信自己命运困顿了。(大意1分,“语”“龌龊者”“穷”各1分,补出省略成分1分。)
解析

小题:(干,请求)
小题:(A.语词/兼词  B.才/竟、反而  C.代词,这样/助词,取消独立性    D.代词,代自己)
小题:(文章并无批评之意)
小题:(1)(大意1分,“侧”“不世之才”“道方”“事实”各1分。)  (2)(大意1分,“语”“龌龊者”“穷”各1分,补出省略成分1分。)
参考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恭谨地上书给尚书阁下:
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显荣于当世的原因,莫不有先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引导者;读书人能够留下壮美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原因,也莫不有后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继承者。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誉却不会彰显;没有人做他的继承者,即使功业盛大却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依赖。不过这种情况要经过千百年才能够碰上一次啊!难道是在上位的人没有可以攀缘的,在下位的人没有值得推举的吗?为什么互相依赖这样密切,而互相遇会却这样少呢?它的原因在于在下位的人仗恃他的才能不肯讨好他上面的人,在上位的人仗恃他的权位不肯关心他下面的人。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们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没有去请求他,不可以说上面没有提携后进的人;没有支物色他,不可以说下面没有值得推举的人。我叨念这些话好久了,没有敢把它讲给别人听。
我从旁边听说阁下具有不平凡的才能,立身行事不同一般,道德方正而办事讲究实际,进退不跟着时俗转,文武人才都加以使用,难道不正是我所的的那种能引导后进的人吗!但是没有听到哪个后进之士得到您的赏识,受到您了重用,难道是物色人才而没有得到吗?或者是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到可以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吗?为什么那应该听到的举荐人才的消息而长久听不到呢?
我虽然不是人才,可是自己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可能是寻找人才却没有得到吧?古人有句话:“(招揽人才)请从我郭隗开始。”现在我急需早晚买草料、买口粮、雇佣仆人、租赁房屋的资金,这些只不过花上您一天享受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的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上可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韩愈所敢于知道的。社会上狭隘而无远见的人,既然不值得把情况告诉他;磊落而卓越伟大的人,又不肯听我的倾诉,那我就只好相信自己命运困顿了。
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韩愈恭恭敬敬地拜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与于襄阳书①韩 愈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令:美好
B.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吝:耻辱
C.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属:连接
D.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筹:谋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房玄龄推崇杜如晦”和“皇帝思念杜如晦”的一组是
①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②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③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④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 ⑤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⑥敕所御馔往祭
A.①⑥B.③④C.②⑤D.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如晦年轻时就已经显示出较高的素质,在参加吏部选拔时,受到了有关官员的器重,认为他有栋梁的潜质。
B.房玄龄慧眼识英才,将杜如晦推荐给了皇帝。在之后两人的合作共事中,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尊重。
C.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十分痛惜,在他死时加官爵,赐谥号,并亲自下诏书,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安排人刻写墓志铭。
D.杜如晦去死多天后,皇帝还非常想念,经常祭奠他,在赏赐他人物品时,也不忘记杜如晦,对他的遗属也十分关心。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5分)
⑵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赵为秦所围,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楚王未肯定从。毛遂曰:“白起,小竖子耳!兴师以与楚战,举鄢、郢,烧夷陵,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也。”是时,起已数立大功,且胜于长平矣。人告韩信反,汉祖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唯陈平以为兵不如楚精,诸将用兵不能及信。英布反,书闻,上召诸将问计,又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夫白起、信、布之为人,材能不可掩,以此三人为竖子,是天下无复有壮士也。毛遂之言,只欲激怒楚王,使之知合从之利害,故不得不以起为懦夫。至如高帝诸将,不过周勃、樊哙之俦。韩信因执而归,栖栖然处长安为列侯,盖一匹夫也,而哙喜其过己,趋拜送迎,言称臣,况于据有全楚万乘之地,事力强弱,安可同日而语?英布固尝言:“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则竖子之对,可谓勇而无谋,殆与张仪诋苏秦为反覆之人相似。高帝默然,顾深知其非也。至于陈平,则不然矣。若乃韩信谓魏将柏直为竖子,则诚然。柏直庸庸无所知名,汉王亦称其口尚乳臭,真一竖子也。阮籍登广武,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盖叹是时无英雄如昔人者。俗士不达,以为籍讥汉祖,虽李太白亦有是言,失之矣。                                                           《容斋随笔》
小题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兴师以与楚战,举鄢、郢举:攻取
B.亟发兵坑竖子耳亟:赶快
C.而哙喜其过己过:超过
D.俗士不达达:高贵
小题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汉祖以问诸将B.安可同日而语
王尝语暴以好乐,有诸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
C.殆与张仪诋苏秦为反覆之人相似D.若乃韩信谓魏将柏直为竖子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毛遂)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B.(白起)辱王之先人
C.唯陈平以为(汉)兵不如楚精
D.况于(韩信)据有全楚万乘之地(之时)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遂将曾经打败楚军的白起称作“竖子”,是为了激起楚王对秦国的怨愤。
B.汉朝将领得知韩信谋反,都说要活埋了这个“竖子”,只有陈平没有这样。
C.韩信与彭越死了之后,英布认为汉朝剩下的将领中,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
D.虽然李白也说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样的话,却没能流传下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
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
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
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
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
问欲何言,答曰:“文帝***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
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
“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
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
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白刃可陵,贞心难折。
道光振古,芳流来哲。                         -------选自《晋书•列传第59》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更:再
B.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土遇:相逢
C.荆州奔亡,存亡未判判:辨别,断定
D.自伤国劣,不能剪灭凶逆伤:悲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  ]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当死生[以]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
徐公[何]能及君也
C.并奉王命,各还[所]镇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D.口血未干,[而]生奸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罗企生“重义轻生”的一组是(   )
①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
②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
③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
④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⑤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
⑥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仲堪性情优柔寡断,罗企生很为他担忧,认为他仁慈却不能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仲堪果然失败,逃跑时,除了企生外,文武官员中没有一个跟随他。
B.恒玄不但猜疑残忍,而且野心很大,常常背信弃义。他与各路军队升坛结盟,信誓旦旦,犹在耳边,但转身就发动战争,攻击其他盟友。企生斥他为“凶逆”。
C.罗企生多才多艺,很得殷仲堪赏识,接连被任命为佐著作郎、功曹武陵太守。企生到武陵任职不久,桓玄发兵攻打仲堪,仲堪又任命罗企生为谘议参军。
D.罗企生知恩图报,在仲堪失败时,他决心与仲堪同生死。他为被弟弟牵制不能追随仲堪而后悔不已,他不畏桓玄的威吓和利诱,坚持“士位知己者死”的节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
译文:                                                           
(2)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译文:                                                           
(3)玄即收企生,谴人问欲何言。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人,魏太常贞之后。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咨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巨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节选自《北齐书·邢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便能属文属:写作
B.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望:名声
C.士无贤愚,皆能顾接顾:顾惜
D.对客或解觅虱,且与剧谈剧:畅快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B.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C.而年事在二人之后D.脱略简易,不修威仪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邢邵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
①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②率情简素,内行修谨。③博览坟籍,无不通晓。④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⑤词致宏远,独步当时。⑥天资质素,特安异同。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邢邵十分聪明,记忆力强。他曾经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把一部《汉书》读完,并且能把它大致背诵下来。
B.邢邵的文章典雅华丽,在当时无人能及。他的文章常常刚一写好,就立即在京城广为流传,被争相诵读。
C.邢邵虽为文坛领袖,名声显赫,但却从不骄矜自恃。在家,能与亲人和睦相处;在外,能对士人以礼相待。
D.邢邵反对把精力花在校书上,他认为与其对着有谬误的书苦思冥想,浪费时间,倒不如更换一本合适的来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疑去惑,为世指南。
(2)对客或解衣觅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浮华。
晋王为太子,授右千军。即帝位,拜内史侍郎,数言事忤旨,稍见忌。高祖入京师,招之,挈郡自归,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吏部尚书。秦王领右元帅,攻洛阳,署瑀府司马。武德元年迁内史令,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或引升御榻,呼曰萧郎。瑀自力孜孜,抑过绳违无所惮。上便宜,每见纳用。手诏曰:“得公言,社稷所赖,朕既宝之,故赐黄金一函,公共勿辞。”
是岁,州置七职,秦王为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诏尝下中书,未即行,帝让其稽,瑀曰:“隋季内史诏敕多违舛,百司不知所承。今朝廷初基,所以安危者系号令。比承一诏,必覆审,使先后不谬,始得下,此所以稽留也。”帝曰:“若尔,朕何忧乎?”初,瑀关内田宅悉赐勋家,至是,还给之。瑀尽以分宗族,独留庙室奉祠。
贞观初,帝问瑀:“朕欲长保社稷,奈何?” 瑀曰:“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瑀谕议明辩,然不能容人短,意或偏驳不通,而向法深,房玄龄、魏征、温彦博颇裁正之,其言多黜,瑀亦不平。会玄龄等小过失,瑀即痛劾,不报,由是自失,罢为太子少傅。九年,复参预政事。
帝尝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于昆弟弗见容,瑀于尔时不可以利怵死惧,社稷臣也。”又曰:“公守道耿介,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或有时而失。”卒,年七十四。诏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赞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末有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瑀爱经术,善属文属:连缀,写作。
B.数言事忤旨,稍见忌忤:违背,抵触。
C.今朝廷初基,所以安危者系号令基:有经济基础。
D.其言多黜,瑀亦不平黜:贬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②处涸辙以犹欢
B.①故赐黄金一函,公其勿辞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①秦置守令,二世而绝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百司不知所承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瑀“公道耿介”的一组是( )
①数言事忤旨,稍见忌 ②抑过绳违无所惮 ③瑀尽以分宗族,独留庙室奉祠
④诏尝下中书,未即行 ⑤使先后不谬,始得下 ⑥会玄龄等小过失,瑀即痛劾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瑀把荣华富贵看得很轻,曾把关内的田宅都给了有功劳的人;后来又把还回来的田宅都分给了同宗族的人。
B.萧瑀公道耿介,深得高祖的赏识,高祖委以重任,任其便宜从事,并称他为社稷依赖的大臣。
C.萧瑀建议太宗分封诸侯以保国家长治久安,但在讨论的时候,与房玄龄、魏征、温彦博等人发生了争执,被罢为太子少傅。
D.萧瑀虽然公道耿介,但很急躁,善恶太分明,不能容人短,以致自失。他的家族在唐代共有八人担任过宰相一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便宜,每见纳用。
译文:
(2)公守道耿介,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或有时而失。
译文:
(3)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