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①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今策渊、邻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有删改)
【注】①左将军:刘备曾授左将军之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良好
B.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 内:进入
C.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胜:击败
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 乘:趁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B.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必为人所教也而留夏候渊、张郃屯守
C.阴献策于先主  D.以将军之英才
以响应于内此盖天以与我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溯江而西,与璋会(于)涪。B.(郑度)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C.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渊、邰)。D.此盖天以(时)与我,时不可失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在对曹操、刘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
B.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璋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
C.郑度认为刘备孤军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
D.法正判断夏侯渊、张郃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见解。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旬。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②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
答案

5、B
6、B
7、B
8、C
9、(1)  (1)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2)①这以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
②刘备听说后非常忌讳(担心)此事,去向法正询问对策。
解析

5、A.交好。C.超过。D.登上。
6、B      “却”,连词,表转折关系。A.“对”,介词;“被”,介词,表被动。C.“向”,介词;“在”,介词。D.“凭借”,介词;“把”,介词。
7、B(法正判断“不能用”的是刘璋,不是郑度。)
8、C(A.文中只说“正人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并未提及张松不被重用。B.法正向刘备献策是在第二次见刘备时。D.法正并没有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
9.(1) [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断为“中可以蚕食雍/凉”亦可。]
(2)①[3分。大意1分,“资”1分,“冯”1分。]
②[3分。大意2分,“恶”1分。]
参考译文:
法正字孝直,是扶风郡人。建安初年,法正到蜀郡投靠刘璋,不受重用,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州刺史助理)张松和法正交往甚好,他们揣度着,觉得不值得与刘璋共图大业,常常暗自叹息。张松到荆州拜见曹操后返回益州,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去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当使者?”张松就推荐了法正,法正推辞,但在刘璋的坚持下,他不得已去了。法正回来后,对张松称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他们秘密谋划,想一起拥戴事奉刘备,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因刘璋听说曹操要派遣将领征伐张鲁而心中害怕,张松就乘机劝说刘璋应当迎请刘备,让刘备去征讨张鲁。于是刘璋再次让法正领命出使。法正向刘备转达了刘璋的意图后,便暗地里向刘备献计说:“凭将军您的英雄才略,趁着现在刘璋懦弱无能,张松是州中的重要官员,可在内部接应,然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刘备认为他说得很对,就逆长江西上,和刘璋在涪地相会。刘备向北到葭萌去讨伐张鲁,后来回军向南攻打刘璋。
郑度劝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来袭击我们,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军民还没有归附他,他只能用田野中的庄稼作为军粮,军队缺少必要的物资。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把巴西和梓潼的百姓全部驱赶到涪水以西,将仓库中的粮食和田野的庄稼全都烧掉,增高壁垒,深挖战壕,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到来。他们到这里,熬不过一百天,就一定会自行逃离。这时我们追击,就一定能抓获刘备。”刘备听说后很忌讳此事,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纳郑度的计策,你不必忧虑。”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的那样,罢免了郑度,不采用他的计谋。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出兵就降服了张鲁,平定了汉中,没有趁着这个形势夺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邻驻守汉中。如今估量夏侯渊、张邻的才智谋略,比不上我们的将领,发兵前往征讨,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在战胜他们之时,我们就发展农业,积蓄粮食,寻找时机,上可以消灭敌寇,尊奉王室,中可以逐步占取雍州、凉州,拓展疆域,下可以坚守险要之地,作长久的打算。这大概是上天把良机赐给我们,时机不能错过啊。”刘备认同他的计策,就率领众将领进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沿着山势逐渐向前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营。夏侯渊率兵来争夺此地。法正说:“可以攻击他了。”刘备命令黄忠率兵登上高处擂鼓呐喊进攻,大败夏侯渊的军队,夏侯渊等人被***。曹操西征,听说了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知道刘玄德不具备这样的谋略,一定是被人教授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①于射犬②,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光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封冠军侯。先度河攻朱鲔于洛阳,与白虎公陈侨战,连破降之。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帝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大司马当击宛”。 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连破之。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明年春,迁左将军。
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凡六县。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朱 佑 等 荐 复 宜 为 宰 相 帝 方 以 吏 事 责 三 公 故 功 臣 并 不 用 是 时 列侯 唯 高 密 固 始 胶 东 三 侯 与 公 卿 参 议 国 家 大 事 恩 遇 甚 厚 三 十 一 年 卒 谥 曰 刚 侯。
(选自《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有删改)
①青犊:当时一支起义军。②射犬:地名,今河南武陟县西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 会:恰好
B.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叩:敲打,击打
C.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被:遭受
D.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 伐:征战的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 
B.贾君……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C.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 
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
D.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 
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贾复勇敢的一项是()(3分)
①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②诸将咸服其勇 
③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④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⑤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 ⑥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
A. ①②⑥  B. ①④⑤C. ③④⑤D. 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复做县掾,到河东运盐,正遇上盗贼,同行的十多人都扔掉他们的盐跑了,只有贾复完整地带着盐回到县里,县里人都称赞他值得信任。
B.光武帝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打仗,是因为他过于勇敢而容易轻敌。
C.贾复主动要求去攻打实力最强大的更始帝和郾王尹尊,终于获得胜利。
D.贾复被定封为胶东侯,食邑有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共六个县。
9.(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
②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4分)
朱佑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节选自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
5、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 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
B、四龄失怙 失去父亲
C、芸既长,娴女红女孩化妆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斜眼看
6、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刺绣之暇,渐通吟咏 / 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
B、王衡挤身而入  / 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
C、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  / 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 / 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7、下面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
A、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B、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C、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D、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复幼年先与金沙于氏订婚,于氏八岁夭折,所以陈芸是第二位与沈复缔结婚约的女子。
B、沈复十一岁时,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比自己长十个月的表姐陈芸,为其娴雅聪慧所吸引,一见倾心,并对母亲誓言:“非淑姊不娶。”
C、文中“窃恐其福泽不深”“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以及“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等句,似意在暗示陈芸今后之命途多舛。
D、文中“藏粥待婿”一事,既写出了陈芸的体察入微与善解人意,也写出了沈陈二人的两情相悦与纯真无嫌,充满生活意趣。
9、断句与翻译。(共11分)
(1)用“/”给文言文段最后一句断句。(4分)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3分)
2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不 为 人 之恶 寒 也辍冬地 不 为 人 之恶 辽 远 也 辍 广 君 子 不 为小 人 之 匈匈也辍行天 有 常 道 矣 地 有 常 数 矣 君 子 有常体矣君子 道 其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诗 日 礼 义 之 不 愆 何 恤 人 之 言 兮 此 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天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属:请托
B.比门下之鱼客比:和…相同
C.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计会:会计账务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子女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A.①⑥⑤  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因为他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干就忽视并怠慢了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这件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5分)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①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注】醳:(shì)通“释”,释放。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 微感:暗中劝导
B.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执:拘捕
C.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诫:叮咛
D.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意:在意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C.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尝终日而思矣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仪和苏秦本为同门,但在苏秦扬名之后,张仪才出道,在楚相门下任职,却被诬陷偷取了玉璧,并遭鞭笞之辱,但他始终没有承认,最后楚相只好释放了他。
B.张仪前往赵国谒见苏秦,希望能得到他的推荐,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料竟遭到了拒绝和羞辱,张仪一气之下怒而入秦,并最终成为秦相。
C.张仪投靠秦国,是认为只有秦国才能制约赵国,为自己赢回尊严。却没想到这全是苏秦的安排,直到苏秦舍人点明,他才恍然大悟,并对苏秦充满感激之情,自认为不及苏秦。
D.张仪掌握秦国大权后,为报答苏秦的知遇之恩,向苏秦舍人保证,此生决不攻打赵国。于是决定先向曾经羞辱过自己的楚国报复,并写信告知楚相此事。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5分)
(2)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