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佟 客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
佟 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 綦(qi):很。③拏(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慷慨自负 每:常常 B.适自海外归耳 适:刚刚
C.烛之已杳 烛:点燃 D.乃知佟异人也 乃:才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3分)
①董又毅然自许 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⑤董按膝雄谈 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董生有狂妄白大的缺点,既不白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快役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白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9.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十℃汉语。(9分)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译文:
(2)叩以剑法,谢不知。
译文: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译文:
答案
6. C
7. A
8.B
9.(1)董生于是自己讲述自己喜好的东西(喜好剑术),遗憾的是不能得到奇人异士的真传。
(2)(董生)向佟客请教(或询问)剑法,(佟客)推辞说不懂剑法。
(3)你没有别的亲人,应该向妻子嘱托一下身后事,我打开门替你唤起仆人。
解析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词义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几个词语的义项课文或平时常用词语都出现过。C“烛”应为“照,照亮”,如姚鼐《登泰山记严明烛天南”。A“每”《项脊轩志旷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B“适”,如《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D“乃”,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属于常见题型。②为董生询问佟客经历的话,表现出董生的好奇心;④为董生热情邀请佟客去家里,表现出董生的诚挚;⑥是快役的行为,不是董生的行为。
8.本题考查“概括与分析”,能力层级C级。原文为“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在妻子的哭泣中,董生壮念已消,两人舍弃父亲躲到楼上,寻弓觅矢是为了自卫,不是去救出父亲,恰恰反映出董生色厉内荏和不忠不孝,并且最终也不是佟客仗义出手,盗贼拷打董父本身就是佟客使用幻术戏弄董生的。
9.(1)“乃”翻译为“于是”“就”“便”1分,“所字结构”翻译1分,“恨”翻译为“遗憾”1分。
(2)省略主语补充出来给1分; “叩”翻译为“叩问”“询问”“请教”1分,“叩问”即“恭敬地打听”;“谢”翻译为“推辞”,如《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
(3) “于妻子”状语后置,应翻译准确,1分;“启户”翻译为“打开门”1分,“警”应翻译为“唤起”“叫醒”,因为语句环境为“更既深”,且如果按“提醒、使……警戒”理解不符合常理,应是赶紧去救,而不是做警戒。
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题涵盖了实词理解、虚词理解、句式运用等方面,照顾到课本知识的巩固,还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如“叩”“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董生,是个好击剑的徐州人,总是一副意气风发自以为是的样子。偶然路途之中遇到一旅客,便骑驴同行。同那人谈话,那人言语豪迈,董便问他姓名,那人道:“辽阳人姓佟。”又问:“去哪啊?”那人道:“我出门在外二十年,方才归来。”董问:“您游走各方,见过很多人,可曾见到有什么奇异之人?”佟道:“什么奇异之人?”董便说起自己喜好击剑,遗憾的是得不到奇异之士的真传。佟道:“奇异之人何处没有,但必需先得是个忠孝之人,奇异之士才愿意真传于他。”董生坚决表示自己是忠孝之人,随即拔出佩戴宝剑舞剑吟唱自己如何怀才不遇,便又乱砍路旁的小树自负的炫耀着锋利宝剑。佟见之张须而笑,把剑借来一看。董便递给了,他翻转把玩看了看,道:“此乃铠甲之铁铸造,被汗臭污染过,属最下等。我虽然不通剑术,但也有把剑尚还有用。”于是从衣下取出把一尺来长的短刀,便削董之佩剑,就像切个葫芦瓜果斩个马蹄般容易,应势就把剑给削断了。董很是惊讶,忙请求把短刀给他看看,他爱不释手摸了又摸才还给佟。董邀请佟到家里,坚持留他多住几宿。恭敬的请教剑法,佟推说自己不懂。董这便双手按膝牛侃起来,佟则只是在旁恭敬倾听而已。
夜深人静之际,忽然听到隔院传出争执喧闹之声。隔院为董生父亲居住,董心感惊疑,便贴着墙壁凝神细听,且听见有人怒气冲冲地说:“叫你儿子立即出来受刑,我便饶过你。”不一会儿便好似有人被凌辱拷打了,那人的痛苦***声不绝于耳,原来那是他的父亲。董生抓起长矛想冲过去,佟制止道:“此去恐怕得没命活不成,还是应想个万全之策。”董生惶恐不安地向佟请教,佟说道:“强盗点名要抓的是你,就必定要抓到你加以残害才会甘心。你又没有别的亲人,应该先去向妻子嘱托一下身后事,我打开门替你唤起仆人。”董生应诺,进去告知了妻子。妻子拉着他的衣衫哭泣。董生救父的奋勇念头马上打消了,于是与妻子一道登上楼,寻找弓箭,准备抵御强盗敌。急促慌张的还没准备好,就听见佟在屋檐上笑道:“贼盗幸好已经走了。”拿灯烛一照佟早已幽幽然不见了踪影。董这才胆怯的徘徊着出来查视,方看到他父亲提着灯笼,从邻居家吃完酒回来,只有庭院前多了些茅草烧剩的灰烬。这才知道佟是位奇人异士。
作者道:“忠孝,是人本该有的,以往臣子不能为君父而死的,当初时光岂不就不会拿起武器勇敢赴敌了嘛,如若都在一念之间耽误了事可好的。昔日解缙与方孝孺相约死难与共,终还是未能实践其言,如何知道坚定立下约定回来之后,就不听见床头有人哭泣嘛?”
郡县有一捕快,总是好些日子不回家,他老婆于是就同街巷里的无赖通奸。一天他回来,碰巧遇到少年从他家走出,很惊疑,懊恼地质问其妻。其妻不服。捕快发现了已经遗留在床头的少年物品,令其妻窘迫得说不出话来,只有跪地哀声乞求。捕快愤怒得很,扔了根绳子给她,逼迫她上吊自尽。妻子请求妆饰一下再死,捕快准许了。其妻便进屋里打扮梳理,捕快自己斟上酒边喝边等,怒斥着频频催她快点。不久其妻身着艳丽服饰走了出来,涕泪交加拜道:“夫君果真忍心让我死么?”捕快咄咄逼人火气十足,其妻返回屋中,刚刚把绳子打了结,捕快将手中杯盏一扔大呼道:“哈(具有讥讽的悔叹)回来吧!一顶绿帽子,还能压死个人不成。”于是夫妇俩人便和好如初。此人亦同解缙是一类,随之笑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佟 客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卢钧,字子和,系出范阳,徙京兆蓝田。举进士中第,以拔萃补秘书正字。从裴度为太原观察支使,迁监察御史,争宋申锡狱知名。迁给事中,有大诏令,必反覆省审,驳奏无私。拜华州刺史。关辅驿马疲耗,钧为市健马,率三岁一易,自是无乏事。
擢岭南节度使。海道商舶始至,异时帅府争先往,贱售其珍,钧一不取,时称絜廉。专以清静治。贞元后流放衣冠,其子姓穷弱不能自还者,为营棺槥还葬,有疾若丧则经给医药、殡敛,孤女稚儿,为立夫家,以奉禀资助,凡数百家。南方服其德,不惩而化。又除采金税。华、蛮数千走阙下,请为钧生立祠,刻石颂德,钧固辞。以户部侍郎召判户部。
俄而兴士五千戍代北,钧坐城门劳遣,帷家人以观。戍卒骄,顾家属不欲去,酒酣,反攻城,迫大将李文矩为帅,钧仓卒奔潞城。文矩投地僵卧,稍谕叛者,众乃悔服,即相与谢钧,迎还府,斩首恶乃定。诏趣戍者行,密使尽戮之。钧请徐乘其变,而使者不发,须报。时戍人已去潞一舍,钧选牙卒五百,壮骑百,以骑载兵夜趋;迟明至太平驿,尽斩之。即拜检校尚书左仆射。
大中九年,召为左仆射。钧宿齿,数外迁,而后来多至宰相。始被召,自以当辅政,既失志,故内怨望,数移病不事事,邀游林墅,累日一还。懿宗初,复节度宣武,辞不拜,以太保致仕。
钧与人交,始若澹薄,既久乃益固。所居官必有绩,大抵根仁恕至诚而施于事。玩服不为鲜明,位将相,没而无赢财。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惩而化   惩:责罚,处罚 B.戍卒骄    骄:骄傲
C.诏趣戍者行  趣:催促 D.钧请徐乘其变 徐:慢慢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钧澹薄廉洁的一项是(3分)
①有大诏令,必反覆省审,驳奏无私 ②贱售其珍,钧一不取
③请为钧生立祠,刻石颂德,钧固辞 ④稍谕叛者,众乃悔服
⑤邀游林墅,累日一还 ⑥位将相,没而无赢财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钧所担任的官职必定要做出成绩来,解决驿马疲耗问题,为地方减免税收,包括处理戍卒反叛,样样都能做得很出色,受到好评。
B.卢钧为人“仁恕至诚”对那些被朝廷流放官员中穷弱的“子姓”,他能慷慨解囊,给予资助,这样“仁恕”执政的结果是“不惩而化”。
C.卢钧在处理反叛“戍卒”的问题上,根据皇上的旨意,“徐乘其变”,最终“尽斩之”,这说明他在“仁恕”外,也有刚毅而毫不留情的一面。
D.卢钧多次担任地方官职,开始被朝廷召回时,自认为当“辅政”。在未能如愿之后,对朝廷任命的地方节度使不接受,只接受在京城的“太保”一职。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钧为市健马,率三岁一易,自是无乏事。
                                      
(2) 孤女稚儿,为立夫家,以奉禀资助,凡数百家。
                                      
(3) 既失志,故内怨望,数移病不事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B.讽富人自实粟 讽:劝说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7.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 ) (3分)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让百姓形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3分)
(2)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 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日:“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时朱滔、王武俊等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日:“闻太师名德久矣,公丛建大号乳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日:“吾年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日:“死生分矣,何多为?”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日:“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日:“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日:“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此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日:“有诏。”真卿再拜.奴日:“宜赐卿死。”日:“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使日长安来?”奴日:“从大粱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之,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注:①建大号:即称帝。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若往之          谕:晓谕      B.但严奉家庙  戒:告诫 
C.死生矣,何多为? 分:区别      D.希烈称帝    僭:越位、超过本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郑叔则希烈反状明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希烈发怒           利乘便,宰割天下
C.此吾殡也           予虽浩然无愧怍
D.岂受等胁邪         不者,属皆且为所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颜真卿明知去李希烈处传达圣旨,生还希望渺茫,但他认为君命不能违,所以没有以年老为借口,而是义无反顾,勇于赴死。
B.颜真卿入叛贼营后,李希烈大聚同党,并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卿怒不可遏,斥责李希烈:“你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么做!”说罢拂袖而去。
C.在敌营中,颜真卿同周曾、康秀林等人谋划袭***李希烈,未及施行,事情泄露,导致周曾被***。
D.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妣同谋,被朝廷处死,李希烈恼怒,就派太监宣旨赐颜真卿死,颜真卿大骂说:“分明是叛贼,怎能称圣旨。”最后颜真卿被勒死。
10.把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3分)
                                                                             
(2)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2分)
                                                                           
(3)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D.去郑而之许。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
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
“其所取弥粗”。
小题6: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屐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君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
【注释】
1.孤,指幼年丧父。
2.书舍,即学堂。
3.以上三个“书”字都作“学”解。这是极不常用的意思,似不见于先秦古书。耳,此外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不常用。
4.龀,儿童换齿。童龀,此处即指儿童。嶷(nì),年幼聪明。
5.安丘,地名。
6.郑君,指东汉末的大学者郑玄。
7.蹑屣:穿鞋。因为古人出门才穿鞋,所以说“蹑屣千里”,就是远行千里的意思。
8.东家丘:孔子的西邻不识孔子之贤,鄙称孔子为“东家丘”。事见《孔子家语》(待核查)。文中用这个典故来比喻不识自己身边的贤人。
9.规,此处是求的意思;所规即所求。这是不常用的义项。
10.辞谢,承认错误,道歉。这也是不常用的义项。
11.此处及下文的“分”是“介”的错字(详见吴金华:《三国志校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第79、80页)。以书相介,就是写了一封介绍信。此处的“书”是书信的意思,看原文的下文(试卷中未引出)即明。出题者理解为书籍之书是完全错误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
B.崧辞曰。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
D.君乃舍之乃: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过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一则羡其不孤
秦贪,负其强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当以书相分
斧斤以时入山林。
小题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